( 一 )
今天是我在007不写就出局的第226天,我们38班在2017年9月份成立到现在,70+的小伙伴一同走过了秋天,冬天,春天,到现在要一起走过耀眼的夏天。
我相信,刚开始加入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心情都是忐忑的,疑惑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社区呢,又好奇,又担心自己是否能真的坚持7年,想想心里还是不安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各种情绪都交杂在一起了)。
班级成立后,要有一个开班仪式,我很好奇开班仪式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准时拿好小板凳听直播。有支持人,有嘉宾发言分享,有小组分享,有小视频,有小伙伴唱歌等等。当时我老公就做我旁边,他来了一句:你是不是参加了什么传销组织。我当时只能呵呵,然后解释到这是写作群。
刚开始也就是自己写自己的,对于班级管理什么的只是个旁观者,最初招募值月生,小组长什么的自己是不会主动去尝试的,因为有比我积极,比我主动的人早就抢在去做了。但是今年1月份的同班的小伙伴来动员我去做2月份的小组长(其实自己是想要试试的),有了这么一个助推器,就好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上去,从做小组的小组长开始,我慢慢的开始享受做这个小组长,我主动去链接我的组员,给他们的文章点评,在群里面发表自己的心情等等这些改变,感觉自己生活的窟窿被填满一样,日子开始变的充实,我的小小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我的组员给了我很多正向的反馈,感觉多了很多朋友一般(虽然我们从未谋面)。
当3月份没有组员主动报名小组长的时候,我再次主动的揽下3月份的组长,因为我体会到了身为小组长对我影响,体会到了它的好处,所以想继续做,就算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一样。而且用实践行动影响了我的组员,他们开始主动报名成为小组长,目前5,6,7,8月份的小组长已经有小伙伴预定了。
为什么我要写上面的这些个人经历呢?别着急,答案后面找?
( 二 )
我挑选了5位小伙伴作为采访对象:
第一位小伙伴:对我们的班级体验总体不错,并给出了比较可行且好的班级发展意见。
第二位小伙伴:我问他的时候他才刚下飞机,等他回到家后我们直接用语音开始聊了17分钟(由于网络信号不好,说话卡顿),所以我们又换了电话继续聊了30分钟。他对班级的已经也是挺满意的,但也提到就是不够活跃,除了常规的作业雨,群里互动的不多,但有说到小组里面关系融洽,大家都对彼此很熟,所以提到能否小组和小组间也也能多交流。(后来发现我们是同行业的,所以后面时间在交流行业信息)
第三位小伙伴:非常典型的,没时间一族。
第四位小伙伴:反馈小组和大群不够活跃,她私下也没主动去链接战友,认为这是无效社交。
第五位小伙伴:比较特殊,他是为了去南极才加入007的,反正我是第一次碰到这个类型。感觉到他有点焦虑,他写了,但离他去南极的目标却很远;他写了,但并没有月赚3.6万。后面我跟他讨论很很久,我对于007的看法,交流如何利用007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好像我并没有给出很实际的方案,让他能看到去南极的希望。
好,现在让我们结合刚刚的第一和第二段,说说我对我将来班级的定位吧。
1. 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对007的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2. 对班级的期望不一样,就如母班中,有些人对现在的班级感觉很满意,;有些人觉得不够好,没有达到自己预想到的那样;有些人只是做着常规作业雨,对班级事务不太感冒,只是完成规定项目而已。
但是结合我刚刚第一段所说的个人经历,我将来班级的定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人人都有机会成长,成为彼此的助推器。
因为,我发现,只有参与后,你的想法才会完成改变。但是,通常很少人会主动去参与,所以我们需要有人去做另外一个人的助推器,我未来的班级就是要培养助人成长的助推器,彼此需要,彼此又互相推动,只要有一个人带动起来,那么这个正向循环的圈才会被带动起来。
(三)
说完理想的班级,那就说说现实吧,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母班的bug和建议:
1:大部分人只是完成常规作业雨+点评后,就再无互动,也没主动私下链接,就如采访的其中一位小伙伴说过的,加了几位小伙伴,也只是加了而已,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碰撞,因为不知道怎么去找话题。(建议:多多普及,不脸勾搭的必要性,增加组员粘性。)
2:小组的作业雨统计不及时,罚款通常要到最后时刻,催了才给,有些小伙伴们不积极。(建议:每次给出截至统计作业时间,)
3:值月生交接不顺畅,没有统一记录成员的文档可以记录延续。(这是写下来要去改进的地方)
4:群内活动少。(建议:例如之前组织的互相组员间互相采访的活动就很好,可以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或者如小伙伴说的:可以多标注一些标签,比如文学,投资等,感兴趣的还可以集合成小群增加彼此的了解)
总结:
优秀的班级,都是摸出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只有慢慢实践,实验,校对,改进,再实践,再实验,再校对,再改进不断循环磨练出来的。
希望我也能早日带出属于自己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