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联、缸”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自读、交流、讨论、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陈、曼、联、缸”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同学们,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个粗瓷大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一个粗瓷大碗)
3.了解赵一曼。
教师朗读简介,向学生介绍赵一曼。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过渡: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1.活动一: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我会认中的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本文共有八个我会认的生字,在文中都有注音,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这些字音读准,在课文中把它们圈起来,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
(2)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检查朗读课文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矫正。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对于读错的地方,举手指出来,并进行改正。
(4)学习多音字。
(5)形近字组词。
(6)教师检查学习我会认的情况。
教师提出要求:请正确朗读大屏幕上的四句话,读准字音。
教师指名朗读后,要求全班齐读。
2.活动二:学习本课生词,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讲解: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学生按要求默读,完成填空。
2.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教师板书:(赵一曼 不吃高粱米饭 喝野菜粥 没有吃饭用的碗 送给七班)
四、细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提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按要求进行勾画做批注。
2.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1)教师组织交流第一个问题。
预设1:赵一曼没有吃饭的碗。
教师追问:她一直没有吃饭的碗吗?如果之前有的话,她的碗到哪里去了呢?
预设2:她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2)教师组织交流第二个问题。
预设1:是从敌人那里来的。
教师追问:如何从敌人那里来的?
预设2:消灭敌人之后,从敌人那里得到的。
教师点评:这叫做缴获的战利品。
(3)教师组织交流第三个问题。
预设1: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教师追问:从哪句话里看出来的?
预设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4)教师组织交流第四个问题。
预设1: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
(5)教师组织交流第五个问题。
预设1:赵一曼的碗没有丢。
教师追问:她的碗到哪里去了呢?
预设2:成了七班的菜盆了,应该是她见七班没有菜盆,就送给他们了。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
(6)教师进行小结。
五、研读课文,体会主旨。
教师提出默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加以体会。
2.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1)教师组织交流第一个问题。
预设1:老李被感动了,所以眼里有泪花。
教师追问:他被谁感动了?为什么被感动了?
预设2:他被赵一曼感动了。赵一曼端着高粱米饭,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 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汤。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但是被感动了。
教师追问:老李被赵一曼怎样的精神品质感动了?
预设3:老李看到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同甘共苦,被感动了。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在老李的泪水里,除了感动,也有对赵一曼的疼惜。
(2)教师组织交流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
预设1:“丢”字和“侦察”加引号,是因为这里不是用的它们的原意。
教师追问:那么这两个词的原意是什么呢?
预设2:“丢”的原意是真的找不到了,而赵一曼的碗不是真的找不到了,而是被她送给七班了。
预设3:“侦察”的原意是侦察敌情,这里不是侦察敌情,而是小通讯员后来为赵一曼寻找那只丢失的碗的过程。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4)教师组织交流第五个问题。
预设1:放在博物馆里是为了留个纪念。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留个纪念呢?要纪念什么呢?
预设2:要纪念赵一曼和赵一曼的精神品质。
预设3: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关于这个碗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赵一曼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她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教师讲解:说得对。这个碗之所以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是因为这个碗蕴含着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之所以陈列在军事博物馆,是要告诉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斗争乃至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缅怀烈士,继承和发扬她们的精神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5)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板书:(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与战士同甘共苦 坚持革命)
六、回味过程,总结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本文的过程,总结阅读本文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1: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既进行了朗读又进行了默读。
预设2:默读课文时,是带着问题默读的。
预设3:每次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之后,我们都进行了分享交流。
2.教师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再次体会本文学到的阅读方法。
【板书设计】
不吃高粱米饭 喝野菜粥
一个粗瓷大碗 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赵一曼 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
没有吃饭的碗 送给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