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计划持续进行中,只是要固定到五点半,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
把五点半的闹钟换成了振动,结果就是完全没有听到。我竟然以为我能够被振动给吵醒,真的是太天真了。最后还是被七点的闹铃给叫醒的。
今天谈的主题是“你随时都有选择”。
在校期间跟恒嘉哥聊起,每个人都有选择权的时候,我其实不太理解这件事。因为并不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比如我们没办法选择我们出身于怎么样的家庭,这点就是无从否认的。
后来再看到李松蔚老师解释的“选择”,豁然开朗。其实这个“选择权”的本质,在于你愿不愿意对自己负责。
很简单的例子,当妇女受到家暴的时候,她沉默了。这个沉默是她选择的。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事实即是如此,在丈夫暴打她的时候,她可以选择还击,亦可以选择一味忍让,明显,她的选择是后者。她可能会解释:“我没有办法逃离啊,我又没有收入,还要顾着孩子……”不,有办法的。有手有脚,可以去找工作,孩子,穷养富养都是养,与其让孩子成长在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下,不如一个人好好抚养和教育他。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选择这件事,也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所作所为,已经是一种选择。
有人选择懒觉睡到12点,有人选择早起;有人选择刷剧到半夜,有人选择学习。一切其实都是自己的决定。
其实意识到“我们都是有选择权的”这件事真的很残忍,它揭露了一件让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你要对自己负责。
哈?对自己负责?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似乎没那么容易。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前期,春哥怒吼小小春:“Hurry up!”在此之前,他已经生过很多次气了。
小小春问春哥:“what's wrong with you? Can you stop angry?”
春哥先是一愣,而后笑着道歉:“I‘m sorry.’”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的例子。
春哥其实可以责怪小小春:“都是你走路太慢我才生气的,都是你因为你玩闹不听话我才发火的,都是你……”
看到了症结所在了吗?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都是你,都怪你……”
这个过程中似乎都是“你”,那么“我”呢?“我”去了哪里?
“I'm sorry.”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最难以启齿的话。在这个例子中,春哥勇敢地承认了,这些情绪都是自己的,跟小小春没关系。是因为自己太累太热,所以迁怒了小小春。这真是一个美妙的和解,与自己,同他人。
承认自己的选择,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曾深陷“这不是我的决定”的泥潭中,把自己当成一个无能为力的受害者。
可是当我尝试自己负起责任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每种选择都可能导向某种结果,而这是自己选择的,无论何种滋味,都必须亲自咽下,独自回味。
可是这又是快乐的,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对自己的接纳,让我拥抱更加完整的自己,而我对此感到幸运和感恩。
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就是为了探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答案嘛?
当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权”时,“我”的一部分回归到了我的身上。虽然我可能永远触及不到最终的奥义,但至少我离“我是谁”这个答案又更近了一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