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摘录与思考4

第八编 学校中的地理学

第一章 地理学的地位

……把地理学从一门一般的地学回复为地球表面的区域科学和特殊的,一般的地志学,这些都只能逐步实现。

……

地理学和其他课程教学直接结合是不行的,对此的一切努力都是由于对地理学性质和任务有错误认识这个前提的指导。如果在历史课程中讲授地理学,那就只会讨论那些成为历史舞台的地区,即在讲古代史讨论东方和地中海地区,讲中古史和近代史时讨论欧洲其他地区。在讲到发现时代时必然会给美洲和印度以短暂的一瞥。而其他大陆就全然不予理睬了,对于自然的考察则一概过分简单。如果和自然科学直接结合,那么一般几乎不会涉及真正的地理学,即地志学;因为地理学的整体按照区域观点建立起来的结构,地理学把一切自然力量和自然界综合起来的考察方法,同研究单个自然力量或者单个自然界的自然科学相去甚远,以至不可能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对于一般地学的各个学科这种结合才是可能的(???)。和力学结合时,人们可以研究所谓数理地理学,它完全不是地理学,而是天文学;和水力学结合起来,人们可以研究海水潮汐运动,河水的流动,侵蚀现象;和热学结合起来,人们可以研究气象学的主要事实;和植物学以及动物学结合起来,人们可以研究关于植物分布和动物分布的若干主要事实。这样会把学生引进地理学的前厅,为地理课程作了很好的准备,使对地理学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成为可能;但是却还远没有进入地理学的大厦。所有的事实都只有当人们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时,它们才是地理学的:一是所有这些事实是怎样聚合到一个地点并共同起作用的,怎样共同决定地方的特征并构成人类生活的基础【整体性】。二是这些事实怎样在不同的地点有所不同,怎样造成地方和地区的差别,并成为人类不同发展的基础【差异性】认为一旦人们认识了各个现象这种结合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示出来,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由各种现象和力量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组成的地球的组织结构是如此无限的复杂,以致要认识它需要作专门针对这方面的,往往是十分困难的考察。在某一堂涉及辅助知识的地理课中,可能一时看来地球的组织结构不外乎是地质学或者气象学,但是,谁要是不满足仅仅只浏览一下地理学,而是认真的致力于它,要为它贡献毕生精力,他就会知道那只是一种骗人的假象,知道地理学在学校中和科学中一样由它专门的任务,任何其他课程都不能取而代之,为了解决这个任务必须掌握必要的活动余地。

……

每个研究地理学的人都知道它比大多数其他科学更多地建立在大量辅助科学之上,因此它只有具备这些辅助科学作为前提,才得以充分发展。举一例,没有物理的热学以及力学的某些部分知识,怎么能真正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在地理课程中也许可以认为已具备某一类辅助知识,但是只能是偶然的,人们还必须防止在这方面走的太远,如果不想造成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和不完整的教育这种后果的话。正是地理课比其他课程更明显的只有到高年级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而现在往往却到中年级就结束了,这是可笑的,甚至是可悲的。

第二章 学校中地理学的任务

课程或者至少所有理科课程应该是提供知识的。但是,这只是它的一个任务。另一个任务是培养能力。学校所能够提供的知识数量总是有限的,在好的课程中所取得的能力,保存下来就会多得多。地理学的课程也正是必须对此下功夫:学生应该在这门课程中学习在自然界中进行观察,读地图,从图片和描述中领会地方的特征,懂得现象的因果联系。这样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也就会适应新的环境,将来就能够从旅行中了解风土人情方面取得真正的收获。

……

在中学里,至少是低年级,涉及数理地理学几乎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理解需要基本的天文学方面的辅助知识,但是在高年级,地理学就不应把分配到的已经够少的时间再让给天文学了。另一方面,中学课程的每门学科中,对于中学,至少是对于相应年级过于困难或者没有特别教育价值的那些部分,是允许省略掉的。

【思考: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的范围广阔的多,我所了解到的太有限,不能凭自己的认识为地理学科划界,需要谨慎。

1.太阳高度角问题:属于地球空间科学vs天体物理学???

我猜研究太阳高度角的焦点应该落在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太阳辐射差异上,而不是太阳高度本身???学习计算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只是让这种对区域差异的认识的精确化过程和手段,区域认知仍是地理学的焦点。太阳高度本身并不是。计算太阳高度后要落在地球表面的区域中,而非为了会计算而学习(定为焦点或止步于此)。

思考2:地球运动是一般地理学的一个基础动力系统,关系着全球的大气圈运动,水圈运动以及生物圈的地带性分异。那么,这部分从地理课程角度来讲,是否应该重点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和规律,而不需要去追因,即地球运动的原因,动力等。因为那些是天文学,或者天体物理学应该关注的内容?

那么,潮汐这种现象,我们是否也是只需要聚焦现象,规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联,而不用去探究原因,动力呢?因为那也是更复杂的天体运动,引力与离心力等复杂的科学探究内容。

那么,大气环流呢?是否也只需要聚焦现象,规律及与人类生活的关联,而不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呢?这一点我比较存疑,从教学实践中,我也会从大气的状态,性质,运动机制中去推演全球的大气运动规律,进而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成因和特点。

3.潮汐和大气环流,是不是同类的问题?

我选择追因大气的运动,而不追因潮汐的运动,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不是地理学应该聚焦的内容,而是从整体性考量下,大气运动对于地理各个事物的关联更加紧密,且背后的运动原因更容易理解。而潮汐对于地理各事物的关联相对更弱,且背后的运动原因更难以理解呢?

和俊平的对话后思考:

地理学的本质是空间,从空间的视角认识(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的本质内容:与空间相关的内容,在空间角度影响更大的事物比在空间角度影响更小的事物更具有地理性,比如潮汐<洋流<大气环流,地理性更强就要重点聚焦。

与空间无关的内容,不属于地理学的内容,不具有地理性,比如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历史……,不需要用地理视角来研究

与空间相关,但关联不大的内容,枝杈学科,比如月相,潮汐,怎样对待这些枝杈内容?当作现象,记忆规律(信息式的教学方式)?还是探究成因,发现规律(非地理学的教学方式)?还是怎样?可以后续思考。】

第三章 地理课程的内容

早些时候,地理学课程完全成为地方志,内容就是熟读地理名称,没有精确的地形位置。……但是,名称只是一种沟通手段,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关于名称的知识对于互相沟通是必要的,并且提供一个大略的方向;只有当这些名称引起观念联想的时候,他们才具有内在的价值;没有这一点,它们就成为一种累赘,成为记忆的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如果让青年人习惯于这样的名词知识,那是一个教育学上的错误。

和这种徒有空洞名称的地理学相比,人们把地图置于中心地位,并确定地理现象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地理学是空间科学,只有在地球仪上和地图上才可能正确的理解空间情况。但是,这样做也只取得满足许多目的的表面知识,还不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地图等于只给出一个地形经纬网,就像一个没有内容的框框。人们不要忽视对地图形象的准确领会,按照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去记忆比直接需要更多的地志学内容,因为青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需要记忆的材料。但是地理学课程的真正任务并不是到此就完成。

……

就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特点的生动看法和理解也比地志的许多细节来得重要。人们无疑会在这方面做的过分,特别表现在过多的把地质学引进基本课程中。因为许多现象是这样清楚,许多因果联系,例如气候,灌溉,植被和生活形式之间的因果联系是这样明显,以致给最年幼的学生也能讲明白,问题只是在于教师。……

不同的大量气候,动植物,人类和它们的文化都具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地理学课程必须让最低年级的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对于热带气候,热带森林的自然景况,以及在这种森林中可能有的生活形式,如果学生没有一个生动的想象,如果他缺乏对它们的因果关系的任何了解,那么,即使知道所有河流的名称,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第一章  地理课程的主要领域

地理课程应从乡土志开始,这是现在普遍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人们想表征这门课程的任务和性质,也可以说是环境志;因为它的任务是引导青年人了解他生长的地方,告诉他如何掌握关于这个地方的知识,并在思想上熟悉这种知识,这门课程应该引导他通过研究乡土进入地理观念和理解的基本概念。可是乡土志的任务,以前为许多教师完全误解,它们相应于地理学中居统治地位的见解,把它完全理解为乡土的地方知识,并且归结为城市的街道和广场,郊区的农村和溪流的知识。……这种知识其实并没有教育价值。问题在于锻炼直观的能力,教育人进行空间的理解,理解周围的自然情况和文化本身,以及它们的因果联系。只有具备这样的理解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日后的生活,不致像现在大多数人那样,对各种现象茫然不知所措。

但是,如果乡土志只列入最低年级的课程,由七岁到十岁的孩子们学习,它就必须在各方面都停留在十分简单的内容上。我认为由此会完全自然而然的出现这种要求,就是在较高的课程阶段,必须重新教乡土志这门课。在这些较高的课程阶段中,人们可以采取散步和远足旅行的办法实习乡土志课程。因为这些都不外是野外的乡土志。但是这还不够;人们还必须系统的学习这门课程,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必须辅以多种多样的地图和书本研究,取得的单向知识必须纳入系统的联系,必须使家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细致入微的图画。

地理课程还要从家乡转向其他地带和地区。……

当然,德国的孩子应该首先认识他的祖国,不是狭隘的祖国,小国家,像许多分离主义论者所要求的那样,而是认识更广阔的大的德意志祖国,不只是为了实际的目的,而是源出于理想,从知识中生长出爱来。应该认识具有不同构成的德国地方,以便懂得它们需要在经济,政治,思想上互相补充,并且懂得尊重居民们最初觉得格格不入的不同性格。孩子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德国人,不要像常常表现出的那样只是挂在嘴上,而要表现在他的整个信念上。我们要高举德意志民族性,贯彻实施德国教育;如果我们不把德国的地区和地方印到脑中,这一点就不可能。

……

但是,除了通过和其他国家比较,并从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才能完全地认识祖国这一点外,在蒸汽时代,在世界交通和世界经济时代的今天,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局限在祖国范围内已经不再是可能的了;即使我们想限制,也做不到。……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外国。外国志远超出地理学的范围,它除了属于地理学,还属于一系列其他科学,如历史学,国家学,国民经济学,文学史等等。但是外国志的可靠和必不可少的基础始终是地理学,因为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永远存在于和产生于它的自然环境中。……

除了乡土志,对德国其他地方的阐述就可以采用粗略的小比例尺表述,对德国以外和欧洲以外地区的阐述更是如此。这样的理解程度不足以概括细节,而我们对此也大都不感兴趣。但是,这种阐述又包含着巨大的危险,那就是因为只是从大轮廓上去理解外国的地方和地区,人们会把它们理解得比真实情况简单和均一。……教师必须不断反复指出概括化产生的后果,更为有效的是有时可以所谓地理特性图景的形式插入对个别地方的深入描述,同时要着重之处,对其他地区的实际本应也进行这样详细的论述。

……

……

我们当中许多完全站在现代地理学基础上的人,也反对一般地理学优先于地志学的看法,因为我们认为在地志学中也会更好的介绍概括的理解。我们认为概念形成的充分普遍性教学价值较小,而只有地志学才能具备的蓬勃生气及因果的直接结合则更有价值。

……

应该把自然现象理解成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单项的比较可以进行;全面的比较却应属置于课程最后期的一般地理学的范围,假如它不是完全超出了中学水平的话。

……

在几十年前贯穿大学地理学科而现在贯穿中学地理学课程的对一般地理学的迫切要求,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这样的愿望,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深入研究,克服旧有学校地理学课程中地志学的沉闷,而突出地理学的教育价值。我当然同意这种愿望。但是,我担心一般地理学对于中学来说大部分太深了,容易又转向字面知识,这种字面知识可是所有中学课程的巨大危险;我也担心,一般地理学因而很容易被抽去其地理学根基。在一般地学中,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民族学,统计学及其他科学是毫无统一观点的结合在一起的,某些一般地学教本就是这方面值得警惕的例子。只有真正的地理学者做教师时,才会以地理学的思想来讲授一般地理学课程;在大多数教师手上,这门课程将会分裂到各种辅助科学中去,并且会证实把地理学分割到其他科学中去的错误倾向。

第五章 地理课程的步骤

……

以前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它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所作的信条式报告,是违反教育的所有基本原则的;因为它的结果只是使孩子脱离开观察,并且永远学不会数理地理学。从乡土直接跳到全球概貌,必然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造成混乱。只有由近及远逐步进行考察,考察的比例尺逐渐缩小,概括化程度逐步增加,才能导致对地理学理解的健康发展。对于孩子来说,超出了乡土,陌生的事物就开始了,但是,祖国的其他地方总比外国更接近孩子的思想。在德国的其他地方,虽然山脉构造以及温度的绝对值等等会发生变化,自然情况和文化也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但是气候,植物界和动物界,人及文化的一般特点仍然是相同的。孩子自己,加上图片的帮助,可似身临其境,学习,理解和懂得自然情况的差别所在。如果现在又已获得植物和动物的知识,进而去接触就其位置和气候以及自然和文化的整个特点都不同的其他欧洲地区,甚至欧洲以外的地区,这样的跳跃,就不像这门课程从乡土一下子跳到这些地方那么大了,因为在那里所有事物都是另一种样子,使得孩子不可能形成一种现象,并得以领会。

有经验的教育家所提出的老要求是,地理学课程应该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外扩展,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其他欧洲国家放在德国之后,欧洲以外的大陆放在其他欧洲国家之后。也许在其他欧洲国家之前才需要讲述地球的球状构造和气候带;在较低的年级对欧洲进行考察时不讲这些还可以过得去。

第二章  教学方法

两个观点来区分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偏于直观的,还是偏于概念的,是信条式的讲课还是着重让学生自己消化材料。

感官的直接感知VS概念的理解

思想禀赋各有不同,各有偏向。

在学校中,两者必须各得其所,但是必须克服双方的片面性。缺乏直接观察禀赋的学生,应尽可能的学会它,反过来,长于观察的人也必须学会进行概念思维。单纯的直观图景总是孤立的,只有通过概念化的途径才可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因果的解释也只能基于概念的思维,虽然由于许多能干教师的夸大引起矛盾,因果的解释仍必须成为地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认识到一种现象取决于另一种现象,地区的自然状况并非现象的偶然并存和交错,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整体。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把地理学的教育内容完全吸收到自己的脑子里。

一切课目共同的(脑力)劳动课形式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必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取代由教师讲述,用苏格拉底的方法代替教条的方法。这也适用于地理学。学生能够从地图上搜集到许多地理知识,可以从地理的位置,特别是地理纬度,推论出来许多东西,可以根据和他已经知道的地区,地方的类似性想象出某些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