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PM,不能总想着为产品设计出来的效果,而更多应该看到的是用户给你对于产品真实的反馈,即便大部分的时候,你去收集用户信息,但是往往得出来的结论,这名用户就是不喜欢我的产品,想法设法地挽回用户,却发现还是无缘,干脆最后也就放弃了。
用户体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例如,现在要弄个眼镜定制的APP,经过一套套的市场分析,最后得出我们这个产品的痛点是,亚洲人鼻梁较低,眼睛容易掉,更需要我们的定制性产品。结果发现,产品概念文案都很好,但是就是没有用户买单。
追根究底,要是有个产品不停地批判你的不足,促使你去为他的产品买单,你会愿意吗?换做是我,如果现在面前摆个App,的的确确可以修正这个生活中的难题,但是我的第一感官就是这个产品有点像促销类的,他的定制产品效果能有这么好吗,为什么我不选择线下的眼镜店,选择合适的眼睛款型,跑到你家去?
从用户需求分析,定制眼镜确实也算得上是刚需,但是如果你没前提的呼应,最好导致的结果只可能是用户体验,口碑极差,甚至表现地无人问津。所以,针对用户体验,我们首先应该联想到的是,愿意去购置这类定制眼镜的人群。
- 一是属于年龄阶段较低,而且比较爱好美,愿意花钱去更新自我价值;
- 二是确实有这方面困扰,而且愿意去通过眼镜上面的微调,达到眼睛整个精神面貌的舒适。
最后,得出结论,其实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你家的眼镜,让我可以变得更美,那就从颜值出发,定制产品让你显得更加出众,可以加个美颜的JDK,表现出定制眼镜,货真价实地给你带来了精神风貌的不一样。真正的用户体验不是你觉得好不好看,而是用户眼中好不好看。
用户需求:哪能天天按你所想
第二点,我要讲的是用户需求,产品上用户需求不能丢。比如,我们设计一个电视足球各种球类的直播社交应用,然后为了产品体验环境良好,想出了一系列举措,去遏制赌球啊,借平台进行闹事滋事,讨论这个那个球多么的品行败坏,那个球星根本不行。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个大环境下,球类运动他们的爱好者就是这么的相爱相杀,t这是无法控制的,是他们这些真正爱好者的精神依托,如果你硬是要达成你要的产品环境,相信大部分的用户已经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唯有平台可以承载这样的用户行为,才算是满足了用户需求。
再举个例子,唱吧现在拥有了3亿的用户,从线上到线下进行转型的一家公司,大家可能很早注意到了大家爱好唱歌的这个习惯,唱吧作为一家免费社交K歌的应用,在面对变现时,若是一味在线上进行免费K歌,赚钱广告费,这肯定远远不够的。
其实,KTV很早就从日本引进,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发现KTV就从来没有变过了,从刚开始的金碧辉煌,到现在依旧是那副老样子,没有人进去后说,哇这个KTV好独特,很新颖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也就是,感叹下设备,隔音效果好好,以此区分KTV的级别。
但是唱吧,线下开展了迷你KTV,每一个进入房间的用户需要在点歌台扫二维码加入房间,同时加入了该房间的线上互动聊天室,所有的活动都会在聊天室里体现,包括不在房间内的人也可以通过接收二维码加入。
原本的点歌台被两块操作台替代,一台和传统点歌台功能相似,另外一个则是互动台,用户可以关注在本店内的其他用户,做更多社交层面的事情。
运营方面,除了IT系统全有唱吧团队完成外,还打造了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放置在服务员手臂上的Push硬件。KTV除了将唱歌和部分互动放置在线下实体店外,功能品类和玩法其实和线上是完全两个系统,可以说,KTV是大于唱吧的,但是唱吧又是紧紧依托着我们的生活,相较于其他的KTV,这样确实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谁说纯互联网人,不能做线下实体实体KTV店,唱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总结
对于用户体验,其本质就是讲心,无论工业设计,还会产品开发不断有着大师级人物出现,而用户体验,也不过才短短十几年,当我们在反思互联网冲击下,人性关系、变现还是泡沫碎掉的同时,唯有保持着匠心,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着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