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到底讲了什么?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限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


“不尚贤”在某些翻译里面是说不崇尚贤才功名,或不能重用贤才,这样的解释完全不符合历史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把老子想象成了一个低级的人。“不尚贤”真正的含义是,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不能只依靠一个个别的人才,需要有一个人才的团队。比如刘邦有,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才才能助刘邦成功,而文王武王除了姜子牙之外还有南宫适和散宜生。就现在来说阿里巴巴有十八罗汉。腾讯有五虎将、百度有七剑客、小米有八大金刚。所以不尚贤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功,就需要一个人才的团队,而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或依靠一个人的能力去获得成功。


使民不争


“使民不争”的意思是,不要让老百姓之间出现不正当、不公平的竞争。很多解释说使民众不争名夺位,也算是胡说八道吧。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要过分的去追求那些昂贵的东西,因为一旦过分的去追求那些昂贵的东西,就会容易让人变得不择手段,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那么这种行为和盗又有什么区别呢?就像现在社会上所发生的抢银行、偷盗诈骗等等,都是因为过分地追求难得之货,所以才导致走上了不归之路。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作为上级领导,不要轻易地去展现个人的兴趣和喜好,一旦上级领导展露了个人的兴趣和喜好。那么就会有下属根据你的兴趣喜好投其所好,根据你的脾气和秉性来做事。一旦这样就会导致管理混乱,下属不仅会感受到不公,并且在上级风格和公司做事风格不同时,下属不清楚应该是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还是按照上级的脾气秉性来办事。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所以有道的先贤治理事情,需要虚怀若谷,多听听下属的意见,不能刚愎自用。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成绩,也就是告诉我们,做领导要做实事,不要光顾着吹牛,做一些表面功夫。“弱其志”老子是想告诉我们需要把那些过分的欲望,没用的欲望尽量弱化。然后把身心精力放在学习真本事,有意义的事上面。


常使民无知(智)无欲


让百姓(下属)尽量减少那些没有用的欲望,不要为了虚荣心彰显那些表面的肤浅的功夫。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不要让那些只有表面智慧,弄虚作假耍小聪明的人在世上得势。如果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大行其道,那么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会被受到排挤。因为如果让耍小聪明的人得势得利,那么全天下的都去务虚了,务实的人就会被排挤。就像现在的孩子长大都想当明星,却少有人想当科学家,医生教师等职业了。这种现象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寒蝉效应,错误的言论大行其道,正确的言论反而会遭到排挤。行为与思想亦是!


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在前一章解释过,就是我们需要在做事、做决定前先了解事情的全貌。那么最后老子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做事之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全貌,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再去行动,这样做才会更加容易成功。


转载自公众号:底层思考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