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的城市,不小心就进入了夏天。
闷热的空气,聒噪的汽笛。
日子掰着手指数着过,
小心翼翼却还是到了七月,
这样一想好像今年深圳的夏天来的算是比较迟。
想到五月买的咖啡,碰巧遇到不再犯困的六月。
发了潮的一盒曲奇,和积分兑换的一箱子零食。
能用电扇熬过的日子却选择开着空调裹着棉被。
街上共享单车越来越多,树上枯叶也越掉越少。
我就好奇为什么盛夏的日子,满地都是落叶呢?
可能深圳就是这样的,什么都得先人一步。
这也是从来的第一年开始就排斥这座城市的原因,无外乎不喜欢天气,不喜欢节奏,不喜欢建筑,甚至包括大街小巷没有味道的汤粉。
我记得刚来的那个月,第一次独自坐深圳拥挤的公交转地铁,第一次一个人逛了市中心,在中心城的金逸影城看了一场电影。
深圳比想象中的更不温柔,它像一个冷面的剑客,让人胆寒。我不喜欢这里的节奏和建筑,所以产生了很强烈的排斥。
到现在了我依旧跟不上这里该有的步伐。本来以为呢,搬离家人身边自己租了房子会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做一些自己觉得很厉害的事情。
但其实人都是懒惰的,没人监督和陪伴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养成惰性。
呆了快两年的深圳,看起来在中国一线大城市,出入高档写字楼,听起来牛逼的职位和很厉害的项目,急匆匆的下班看起来好像还有很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但其实下了班,回到十平米不到的家里躺下就疲惫的什么也不想干了。想想每个月的工资那么点,得吃得喝得穿还得交房子,心里空落落的。
翻一翻手机,打两把游戏时间就过去。(求给力队友一起上钻石,你懂得……)
连看电影都提不起兴致,最要命的是明明是困意的,却舍不得睡着。
总是囔囔着:有空一起吃饭吧,有空一起看电影吧,有空一起去哪里玩吧。
但其实更多的潜台词是:好忙啊,没时间啊,改天啊。
当然客套是客套,走场是走场,形式也只是形式而已。
如果真的有认识的朋友会因为你说:好想去看最近那部电影;好想吃火锅好想吃肉;心情很不好……就推掉安排陪你的,那是真的值得珍惜,不管朋友还是任何关系。
清明回家的时候阿凯妈妈又问我:要不要回来呀,阿姨给你相亲,一大把呢!
阿凯笑嘻嘻的说:下次请把女朋友带回来。
我看着他给他一个多月的宝宝换纸尿裤,宝宝屎尿沾了他一手。
我记得当年他有严重洁癖的。
前些天看了个新闻,据数据显示,深圳有307万“空巢青年”,挤掉北京和上海,排名全国第一。
一个人出门,永远怕忘带钥匙;
一个人进门,总下意识反锁门;
一个人做饭,吃一半冷藏一半;
如果你符合以上特征,又恰巧具备单身、年龄在20-39岁、生活在异地这三个状态,那恭喜你,你就是一枚彻头彻尾的“空巢青年”。
有时候也有朋友问:你在深圳过的好不好?
我说:不好,赚不到钱,没地方玩,找不到女朋友。
经常能遇到一些人,长的好像过去的某个同学或者同事,每次遇到都会拎起很多过去想的起来的事情。
记得那时候在学校的时候,总会听已经工作的朋友说:在社会上很难遇到交心的朋友,大多都是酒肉和过场。
回头想想的确是,工作后认识的人还会心照不宣地联系的就那么几个,更多的人分开之后就没了消息。
和离职的同事总说:有时间吃饭呀去爬山呀去玩呀,也就那么随口说说的事。
每个人都忙呀!
都忙着交际,忙着混圈子,忙着认识陌生人,忙着吃饭应酬。
就算吃过饭,不是后悔,就是淡忘。
所以剩下独处的时间舍不得被榨干,哪有时间聊心事谈感情。
遇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容易,但遇到能感同身受的却不易。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但话说回来,
我们如果只是萍水相逢,凭什么谈莫逆之交?
我有个三年多的小习惯:每天会写100多字记录下一天都干了什么事,遇见什么人。
现在觉得写东西其实很困难,写鸡汤其实自己更不在行的时候,才明白做一个对外的自媒体,应该把它当作自我督促和坚持的地方才最重要。
别怕做的好不好,别担心对不对。
你得去试啊,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潜力多强大呢?
我总这样说:得逼一下自己,去做自己想做但畏惧的事情。
但只是说说而已,其实我很懒的。
我想展示一个积极的自己,这样才能慢慢戒掉惰性。
2017/06/30 弓谷所長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第四期 day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