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缘起
- 忘记啥时候预约的了,2018-04-25图书馆通知去取的
- 20180616端午假期回学校后,当天开始读1-44/228,全书计划5个番茄钟。
- 2018-06-18全书粗略的翻完,其实并没有怎么好好看,尤其是 习题和 附录两个方面,用了4个番茄钟。
- 作者 布兰登.罗伊尔,冯亚彬、刘祥亚译,九州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内容
- 前言
- 引言
- 如何思考
- 不仅要提供给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内容,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去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内容。
chap1 感知和思维模式 1/228
- 很多人都会介意自己的记忆不好,却很少有人在意自己的判断能力。
- 选择性感知
- 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
- 世上到底有没有“偶然现象”这回事?
- 选择性感知和巧合事件的背后,隐藏的是“光环效应”。是指:人们总喜欢根据某起单一事件或某个单一物质来积极地看待某个人、某个地点或某个事物。
- 四种典型思维方式
- 分析型:注重“进行一套完整的评估”
- 理想型:注重“找到‘正确’答案”
- 现实型:注重“完成任务”
- 综合型:注重“获取综合而全面的信息”
- 作者列出 不同人士的思维特点 11/228
chap2 如何进行创意思考 13/228
-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要想先判定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述这个问题。
- 水平思考法
- 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区别
- 程序性反应和非程序性反应
- 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
- 左、右脑功能决定的
- 思维导图
- 魔鬼代言人
- 指:那些硬抬杠,拼命为相反观点辩护的人
- 点子杀手和点子孵化器
-
点子杀手
-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
- 接受现状其实是对创造力的极大扼杀。
- 急于评判新点子
- 害怕自己看上去像傻瓜
-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
- 点子孵化器 33/228
- I类错误是指:那些我们本该拒绝却没有拒绝的错误
- II类错误是指:那些我们本该说"yes"但却没有说的错误。
-
点子杀手
- 头脑风暴
- 我们到底属于什么行业? 36/228
- 重述问题
- 重新思考眼前的目标(每次遇到问题时,问问自己,能不能换种方式描述眼前的问题呢?)
- 推销创意
-
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 把每个人想象成为你的盟友。
- 先请那些会影响到你项目命运的人提出建议。
- 认真揣摩终极决策者的心理
-
推销一个新创意时,你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热情要比你的逻辑和细节更重要。
chap3 如何做决策 43/228
- 本章主要用 决策树和 决策矩阵两类决策工具。另外两种是 加权分析和 假设法。
- 决策树:让你的思考更有层次(绘制决策树就像在画流程表,它不仅能让你看清自己的思考路线,还能让你看到最终的结果)
- 决策矩阵:帮你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 利弊分析法
- 画个“T”字图,在两侧分别写出选项的利与弊即可。
- 矩阵分析法
- 使用矩阵法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数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决策树
- 用图形的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
- 概率树
- 每一根树枝代表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概率树所有的树枝之和必须等于1。
- 加权排序法
- 效用分析法
- 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效用指的是“我们想要什么”)
- 沉没成本
- 放弃这件事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之前的决定是错的
- 找人聊聊,听听他们的看法
- 放弃之前的努力之后,你可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当中,会换来更大的收益
- 假设测试法
- 必须学会使用一张“双向”表格(两个变量的组合,出现的结果是四种)
- 囚徒困境
- 完美地说明了为什么合作要比竞争更有利
chap4 如何进行论述分析 85/228
- 关键定义
- 论点: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 论据: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举出的事实、例子、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或其它相关信息
- 关键假设: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想法,即“作者认为不言而喻的东西”
- 什么是论述
- 论述是指一个“有论据支撑的观点或陈述”。论点=论据+关键假设。
- 分析论述
-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
- 质疑对方的论据
- 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
- 五个常见的推理漏洞
- 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把两个虽然不同,但逻辑上却相等的事物进行比较。比如把橘子跟苹果比较)
- 代表性假设漏洞(比偏概全)
- “好证据”假设漏洞
- 因果假设漏洞(混淆因果关系)
- 实施假设漏洞(在执行计划时没有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 逻辑推理大练兵
- 一定要留意别人“偷换概念”
- 定义文字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人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
- 如果某个论述中提到了某项“调查”,一定要仔细了解该调查的样本是否在量和质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 代表性假设的基础在于: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 从广义上来讲,当我们想要从部分来判断整体时,我们就是在做代表性假设
- 留意对方是否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倾向性论据”的牺牲品
- 在判断一句话是否有道理时,一定要留意那些“被忽略的论据”
- 相关不等于因果
- 因果假设认为,因为第二件事发生在第一件事之后,所以第一件事是原因,第二件事是结果。
- 在讨论因果关系时,要首先想想二者之间是否还有因果解释。
- 有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都是源自同一个原因
- 如果“因为A所以B”成立,那么“因为B所以A”的就被称为反向因果,一旦反向因果有可能成立,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因为A所以B”是否真的成立
- 考虑相反方案--比如说,如果你听有人说“满月会导致犯罪率升高”,那么一定要问问不是满月的时候,犯罪率是多少
- 理论可能与实践脱节。计划不等于行动。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计划就一定会丝毫不差地变成现实
- “能做”不等于“愿做”
- 要想让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就一定要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 提出论断的一方可能会假设另一方很清楚当前的情况
- 虽然我们在寻找某样东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找到它时能立刻认出它。很多时候,我们会假设自己能在找到某一事物的同时立刻辨认出它
- 在论述过程中一旦遇到模糊的术语,一定要请对解释清楚
chap5 掌握逻辑 119/228
- 当你把所有不可能去掉之后,剩下的部分,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都是真相。--Sherlock Holmes
- “只要……就……”陈述
- 逆反命题是成立的
- “NSMA”陈述(no some most all)
-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逻辑等同陈述
- 逻辑推理大练兵
- 一定要注意,“只要……就……”句式是不可逆的。“只要A成立,B就成立”不能等同于“只要B成立,A就成立”。这在逻辑上被称为“逆命题不成立”。
- “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逆否命题“只要B不成立,A就不成立”也是成立的
- “只要A成立,B就成立”的否命题“一旦A不成立,B就不成立”并不成立。这在逻辑上被称为“否命题不成立”。
- “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是B成立的唯一原因,可能C、D、E也能让B成立。
- 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
- “只要A成立,B就成立”并不意味着“只有A能让B成立”
- “每一个A都是B”并不等于“只有A是B”
- “所有”意味着完全穷尽;“有些”则意味着交叉;“没有”意味着相互独立
- 虽然“有些”式陈述是可逆的,但“大多数”式陈述却未必可逆
附录 135/228
- 附录Ⅰ 逻辑漏洞
- 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
- 模棱两可
- 用不同的字眼表达同一个意思
- 因为“糟糕”的论据而导致的
- 以偏概全
- 循环推理
- 反面论据
- 个人偏好
- 毒水井(从一个的背景来判断言论)
- 你也不好不到哪儿去
- 试图转移话题来回避自己的弱点
- 强求不相关的目标或功能
- 随心所欲
- 倚老卖老
- 诉诸公众观点
- 装可怜
- 因为错误的假设而导致的
- 非此即彼
- 中间值
- 大杂烩
- 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漏洞
- 推理结果的错误
- 否定前项
- 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
- 附录Ⅱ 避免不恰当的推论 145/228
- 附录Ⅲ 类比
- 附录Ⅳ 如何做决定:10 个常见权衡取舍思考 152/228
- 宽度VS深度
- 控制VS运气
- 个人VS集体
- 方式VS目标
- 数量VS质量
- 短期VS长期
- 特殊VS一般
- 主观VS客观
- 理论VS实践
- 传统VS变革
- 附录Ⅴ 阅读理解 159/228
- 附录Ⅵ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63/228
- 附录Ⅶ 题目解答 176/228
收获
- 难度不高,知识架构也有条理,比一般的逻辑书更简练一点。
- 书中的精华应该在 习题和 附录里,真的把这些坑给跳过,至少写文章和辩论以及日常中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