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宣城坐火车到成都需要十几个小时,太慢也太累了。我们先乘大巴到南京,再由南京乘机飞抵成都,短短二个来小时便到了。
到了成都,首先打车去参观了西南财大的外部环境,大体了解了西南财大,从内心里还是认为不如上海财经大学。毕竟上海是中国第一大都市,发展机遇多,离家也近,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在不远游啊!
第一次到成都,觉得成都气候环境和我们皖南差不多,四季分明,市民的生活比较稳定,舒适而悠闲,工作和生活节奏均比较慢。
成都生活水平不高,居家过日子倒挺舒适的。这也是因为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李白有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自古以来四川一直没经过大战乱,处于和平状态,从而老百姓养成的一种传统固有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方式吧。
杜甫草堂,是我第一个要去的地方,这是诗圣杜甫在安史之孔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现存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
杜甫的千古绝句便出自于草堂这个绝美的环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还有杜甫诗《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杜甫在躲避安史战乱时在锦官草堂中写下的名篇绝句。《春夜喜雨》描写了四川锦官城春天的绝美环境。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中的锦官城便是成都,是成都唐代之称谓。杜甫草堂就建于城内。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却是杜甫草堂的真实写照,“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涙,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些经典诗歌中都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我在和学生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描述的当年的杜甫草堂充其量就是几间破旧的小茅房。那有如今三百亩之广厦?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之亲身经历,他也不可能写不出这首的流芳千古的诗歌。
与其说敬亭山因李白的一首诗而盛名,成为江南诗山。那天府之国成都就因杜甫诗而成为独甲天下的天府诗城了。
锦官城外的诸葛亮的祠堂也在成都市内,我八十年代在寒中任教时,通过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就和这些古蹟名胜神交了。
《诫子书》、《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这诸葛亮的散文各篇都是收在中学语文中的中学生必学的经典文言文名篇。诸葛亮足智多谋,仙风道骨,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躹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百年来,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和忠君的化身。特别是诸葛亮教诲儿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成了对青少年思想软育、修身养性的人生座右铭,千古留芳!
杜甫诗云: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㨗身先死,
长使英雄涙满襟。
诗中的丞相祠堂就是指武侯祠,锦官城即成都,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15万平方米。
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也是三国蜀汉遗迹的源头。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毕竟都是后来重修建的,现代气息和商业气息比较浓厚,在我个人的思想中,与杜甫诗中的原址环境反差太大太大了,沧海桑田,面貌全非。形成了一种商业文化的大环境和旅游胜地,穷困源倒而病逝的杜甫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也均该笑慰九泉了。
杜甫草堂和丞相祠堂,一个唐代,一个三国,历史长河,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事过境迁,沧海桑田,人们能铭记他们,把这种历尽千百年风雨沧桑的古迹和文化保留和传承下来就是非常不容易了。特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和诸葛亮的充满政治大智慧的散文。
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现实中的杜甫草堂和丞相祠堂都融入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形成一种文化产业。但这里是我从小就魂牵梦萦的地方,来一趟也就梦想成真,了却夙愿,此生无憾了!这便是我们成都之行最大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