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知北游篇”:
1.周遍咸(xián)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尝相与游乎无有之宫,同合而论
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周,遍,咸”这三个字,尽管名称不同而实质却相同,所指的是同样的意思。
尝相与游乎无有之宫,同合而论:让我们的身心一起遨游于虚无境界,与万物合为一体。
2.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dàn)澹而静乎,漠(mò)而清乎,调而闲乎;寥(liáo)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不知其所止
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宇宙万物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就让我们适应变化,无为而处吧。
澹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可以恬淡而平静;漠然而清净;调和而悠闲。
寥已吾志:我的心灵早已虚空,表示看开了;人生追求“有”,一定是劳累不满足的;追求“空”,就是放下了,当下获得幸福。
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我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也就是将来的事儿不考虑,随遇而安。
去而来不知其所止:离开以后再回来,也从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停留。
3.吾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páng)徨乎冯闳(hóng),大知入焉(yān)而不知其所穷
吾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我在人世中来来往往,并不了解,哪里才是最终的归宿;你以为一辈子在一个城市待着,结果命运让你来到另外的地方;你以为一辈子做这份工作,结果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另外一个行业的佼佼者。
彷徨乎冯闳:我在虚空中,逍遥自在地遨游。
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即便有大智慧的人,融入这样的虚空,也无法了解“道”的终极。
4.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
物物者与物无际:主宰万物的“道”,与万物融为一体,"道"与物体是没有边际的。
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所谓的边界,只不过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有边界。
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不把边界当做边界;尽管万物有区别,人与人之间有区别;要能做到彼此之间没有分别,不在乎你的还是我的,不斤斤计较,才能逍遥自在。
5.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谓盈虚衰杀:再来谈谈,盈满,空虚,衰老和消亡。
彼为盈虚非盈虚:“道”使万物有盈满和空虚的变化,而“道”本身没有盈满或空虚。
彼为衰杀非衰杀:“道”使万物有衰老和消亡的变化,而“道”本身没有衰老和消亡。
彼为本末非本末:“道”使万物有开始和结束的变化,而“道”本身没有开始和结束。
彼为积散非积散也:“道”使万物有相聚和离散的变化,而“道”本身没有相聚和离散。
“知北游篇”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外在事物应取的态度;“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