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转瞬间,年近弱冠之年,自己也步入了象牙塔。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离开了养育自己多年的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个新的生活。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天再到冬天;街道上人们摩肩接踵,马路上车来车往;仿佛着看似平常的日更都进行得那么有仪式感。不知因何,坐在晚灯下,忽儿间心里泛起了一丝怀念,使我潸然泪下,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的那抹烟火气儿。
我出生在四川乐山,这是一个什么味道都有的城市。酸甜麻辣香,一应俱全。家乡的美食甚多,豆腐脑这一小吃则是家乡的一张名片之一。记得十多年前,在我家的那条街上,有一个卖豆腐脑的小店。看似平常,但却承载着自己难以忘却的往事。
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要是能吃上一碗豆腐脑,再加上一个牛肉夹饼,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读小学那会儿,自己也不大懂事,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什么都不想,就只顾着吃喝玩乐。那时候爷爷也还在世,由于当时父母工作很忙,每天都早出晚归,我从小基本上是爷爷料理。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年人来说,接送孙子上学就成了他老人家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一到放学,我都会拉着爷爷去吃东西,当然,最喜欢吃的一个小吃就是豆腐脑了。
卖豆腐脑店离学校不算太远,当时家乡三轮车盛行,包括现在,三轮车也是人们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一说起三轮车,豆腐脑,麻辣烫,大伙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养育了我十一年的小镇。从学校出发,坐上三轮车,不到十分钟便可以到达那家店。这家店位于一条老街之上,在当时没通天然气的那会儿,木材则是成为了居民们生火做饭必不可缺的一个东西,每当饭点之时,街上就会飘起缕缕炊烟,好似仙境一般,那么宁静,和谐,自然。
一走进这家店,就会看到店里堆得高高的木材,用作煮豆腐脑的燃料。在木材旁边,有一个土灶,店主是一位老奶奶,当地街坊人都她“黄嬢”。在乐山,“嬢嬢”就是阿姨的意思,据我所知,“黄嬢”在这儿卖豆腐脑快四十年了,她能坚持那么久,可以看出她对这种小吃的热爱与热衷。我最喜欢吃鸡丝豆腐脑,因为我不喜欢吃辣,鸡丝豆腐脑以鲜香为主。在冬天能吃上一碗,不仅暖胃,而且也给一天提供了新的活力。“老板,整碗鸡丝豆腐脑,不要豆儿,不要海椒,再咔一个肥肠饼子”。这句看似很土的乐山话,却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甚至到现在,这抹烟火气依旧在我心里飘荡。“要得,马上就弄巴适”。黄嬢话音刚落,撒上几粒芹菜和香葱,再盛上一勺豆腐花,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就这样做好了。
一碗豆腐脑中,可谓是清白分明。雪白的豆腐花盖在芡粉羹上,在白色中点缀着那几种佐料的绿,在穿插在鸡肉丝做成的配菜中,使得这碗“魔法小吃”充满了勃勃生机。用小勺子乘上一勺放嘴里,舌尖上的味蕾都在跳着欢快的舞蹈。不一会儿,肥肠饼也做好了,和剩下的豆腐脑配着吃,完全就是明智之选。既不浪费,又能饱肚。一溜儿的功夫,一碗豆腐脑就那样吃完了。日日月月,去往这家店的路似乎也被我走得特别平坦,下雨后泥泞的小道也不再有泥溅起。
岁月的变迁,我的家也搬到了乐山的城里,生活也变好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也变得相对同龄人来说较为优越。但是爷爷却因为疾病在七年前离开人世,我也离开了那个养育我的小镇。在我新家楼下就是乐山的张公桥,这是一条非常著名的美食街,位于城市中心,汇集了乐山各种美食。有一次记得与朋友聚会后,想去吃碗豆腐脑安抚一下心中的疲惫。豆腐脑制作还是那么地快捷,煮豆腐脑的燃料也变成了天然气。当老板给我端上豆腐脑时,我始终无法看见这碗豆腐脑的生机,更不用说那种纯真与自然了。没有了烟火气,总觉得心里空荡荡。好像少了一种什么味似的。
这碗豆腐脑吃完,汗水顺着脸颊子淌下,那股热气促使自己体温上升,更多的则是灼烧着自己的心房。此时忽然感觉眼里有一股热劲儿往外涌,不知是因为太辣,还是自己的眼里泛起泪水。
我时不时地也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的小镇,每当回去,都会去黄嬢那儿吃上一碗豆腐脑,以此慰藉自己心里那种空虚。由于黄嬢年事已高,小店儿已经交给自己的子女打理。小灶旁的柴棍儿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街上的炊烟也消散在风中,老街小道也变成了水泥路。豆腐脑依旧是那个味,可是童年的那种欢乐却不知道去向了何处,如今身在他乡,更是觉得失落与惆怅。
那个烟火气儿到底去了哪儿呢,每当我看见现在少有的炊烟时,我便安慰自己,那就是故乡的仙气,使我拥有着一种知足感。它让我在生活和做人中,变得从容,自然,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