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10,独立之路
这一年的开始,我大三,搬出了寝室,和同事们住在了一起,算是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那个时候一心一意在工作上,根本来不及思考每一个决定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只有20%的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和寝室的姐妹们几乎没有什么密切联系,更谈不上同班同学,以至于老胡在毕业后经常控诉我对于大三大四校内发生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无所知:你那么早就工作了,哪里知道我们发生的事情啊?她谈恋爱了,而且还和男友有一段同居的考研时光,小曾和小马处于热恋中,甚至都已经闹过好几次分手了……这都还是毕业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是啊,我连跟我男友都只能一周见一次,哪还有精力管你们的儿女情长呢?每周一休息,要么男友送早餐到我住处,要么中午一起吃个饭,算是约会了,现在想想,他也真是很支持,印象中有过抱怨,但只有那么一两次。诚如我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他们也根本无法体会我忙着成长中的汗和泪。
没有了周末,没有了节假日。在别人最闲暇时,我不是在做市场,就是在上课。儿童公园,体委,文化宫广场,每一个牵着孩子的爸爸或妈妈,都是我们的目标对象,不管对方是回应还是拒绝,你都要克服自己的胆怯,去跟他沟通,用你的热情感染他,并且想好最周全的话术去吸引他,留下电话号码,然后我才有机会邀约他带着孩子来试听。达成目标的喜悦,离目标遥远的着急,状态不佳的焦虑,伙伴鼓励的温暖,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我练就了一身站在街头,就敢于跟陌生人沟通的本事。
第一次做户外亲子活动的司仪,宏维小区,青龙山公园,铜草花园,都留下了我紧张且兴奋的身影。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也做得有模有样,那时候大家都凭着一股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带着孩子参加的家长。
第一次做家长讲堂的司仪,面对近百人,都是年龄和阅历长我很多的家长,内心怎能不忐忑?毕竟我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靠着与我年龄极不搭调的职业装,以假修真。好在,自己的心理素质过硬,无论如何,开战前的气势是不能输的,所以给人感觉还比较稳重。从一开始只顾着背台词,到最后慢慢有自己的发挥,更加得心应手,我想说,经验,确实是让人胆子变大的一剂良方。
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当飞虎班的班主任。一群11,12岁的大男孩,让我的首次班主任经历严重触礁。李佳豪一爷们,动不动就嚎啕大哭,想妈妈;胖小纸孙捷,经常使阴招打人;“成功人士”杨卓凡,时常用审视的眼神,提醒老师整队时间;“巨婴”夏喆常常表现出我是受害者的娘娘腔博取同情;不自信的李铭锋,不爱说话,也不融入集体……现在回想起来,这群青春期前期的家伙们,个性分明,其实每一个都很好找关键按钮。只是当时,没有经验,更不懂分析性格,就更别提读懂性格背后的心理根源了。成长就是,当你回想着第一次,总会发出“很傻很天真”的感叹,却依然不得不尊敬,“第一次”不可取代的地位,并对它报以感激。
这一年我开始不怎么从家里拿生活费了,虽然这边的工资也低的可怜,一两百元,常常只够买几件正装,还都是胡老师替我们节省,到处搜罗的打折货,但在当时,我们都视为宝贝,因为我们都太想变得更职业,更成熟一些,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虽然过着下个月一发工资就得还上个月欠债的生活,但我从不叫穷,也不会从家里拿钱,因为内心的满足和富足,以及随之带来的底气和自信,让我知道,我完全可以靠自己,并100%对自己负责。独立,从来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内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