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66
今日启发:
Elton:
第四章 中日文化交流的兴盛
第四节 儒学思想的早期传播
在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大陆佛教,也积极吸收儒家学问。《古事记》记有应神朝(传为270-310),和迩吉师献汉籍《论语》等事迹。《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还让王仁教授菟道稚子皇子习儒家经典,成为当时接受儒学的重要人物。传说应神天皇驾崩,庶出的菟道稚郎子与正统嫡出的大鹧鹉皇子互让皇位。据传说,应神天皇十分宠爱精通儒学的菟道稚郎子,抛开嫡出的大鹤鹅皇子及其异母兄大山守皇子,而立菟道稚郎子为太子,大山守皇子为夺皇位而发动叛乱。太子菟道稚郎子在大鹧鹅皇子的协助下平定叛乱后,在大山守皇子的遗体前,咏长歌哀悼,立马要让位给大鹧鸦皇子。大鹧鹑皇子未从,太子菟道稚郎子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示诚意。最终由大鹧鹅皇子继承皇位,即其后的仁德天皇。太子菟道稚郎子与大鹧鹅皇子的让位,尤其是太子菟道稚郎子以死来做出决断,是以儒学的“宽仁”的道德来律己的例证。日本评论家龟并胜一郎认为此事是“思想的悲剧”,并就此评说:“这一外来的思想,移植自己国家,带来这种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这是刻印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神圣的伤痕。”龟并将菟道稚郎子太子与250年后的圣德太子,及100年后的圣武天皇并称为“(日本)上代民族转折期的三个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有的日本学者以《论语》中周朝大王欲立幼子季历继位,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同避江南以让位给其弟季历的故事为例,从一个方面来说明当时儒学思想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书纪》还记载,群臣劝大鹧鹅之子雄朝津间稚子宿称(其后的允恭天皇)继承皇位,雄朝津间稚子宿称曾辞退曰:“夫天下者大器也。帝位者鸿业也。且民之父母,斯则贤圣之职,岂下愚之任乎。”从这个侧面似乎可以发现当时皇者对治理国家之道,或多或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总之,尽管上述许多记述是带有传说的成分,但从中也可见儒家经典的传入成为日本儒学的起源。
图片
“五经博士”
继之,《日本书纪》记载,继体七年(513)夏六月,百济“贡五经博士段杨尔”;十年(516)夏五月,“别贡五经博士汉高安茂,请代博士段杨尔。依请代之”。同书还如此记载了钦明十五年(554)中国学者等通过百济赴日之事:“五经博士王柳贵,代固德马丁安,僧昙慧等九人。代僧道深等七人。别奉敕,贡易博士施德王道良、历博士固德王保孙、医博士奉率王有棱陀、采药师施德潘量丰、固德丁有陀、乐人施德三斤、季德已麻次、季德进奴、对德进陀,皆依请代之。”说明此时期称作“五经博士”的儒学者,与僧侣、历学者、药师、乐人等已通过百济赴日。所谓“五经博士”,是中国汉朝以来设置的传授《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五经的学官。他们的赴日,在交替地将儒学五经传入日本,这是无疑的。在日本,最初学习儒家经典者,主要是以文笔为职业奉侍于朝廷的移民,而且学习是以训诂为主,并未把它作为一种道德伦理思想来接受,来规范现实的生活。然而,当时皇室贵族受到了启蒙,极大地刺激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文化方面的学习,兴起了进授汉籍的风潮。五经博士作为传授儒学者,活跃在皇室贵族中间,并正式建立了五经博士的轮流常驻制度。至推古元年(593),圣德太子已“习内教于高丽僧慧慈,学外典于博士觉哿,并悉达矣”。所谓“内教”者是指佛教,“外典”者就是儒学典籍。也就是说,圣德太子习佛典的同时,也学儒学经典,并且有着较深的造诣,为他打下了其后进行革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