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最后一天回顾这一年的经历。这一年有很多彩蛋,很多个第一次。之前的很多问题被解答,被选择,答案已揭晓,但不是唯一。
失败不丢人,起码走到了最后。经历了申博、考博,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非博士不上的想法,现在想想,过于狭隘,要把眼光放长远,把视野放大,现在所做的事也是一种经历。
还有彩蛋或者说是愿望能得偿所愿。最最开心的是去麦盖提参加线下普通话培训。普通话培训贯穿着我的研究生生活——线上培训、访谈、挑战杯、双创、线下培训。没想到曾经提出的培训设想能成真,顺便完成了去新疆旅行的愿望。7月中下旬的那段时间,是很奇妙的一段人生旅程。
该来的总会来的。2020年9月15日,是我来这里的第一天。从此,便喜欢上了这里。来到这里,才真正有上大学的感觉。看着彩虹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原来,上课是可以骑电动车的,还可以坐公交去上课,还有共享单车可以骑,图书馆里的有自习室,还有多得数不清的桌椅,这下看书不用搬来搬去啦……哈,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啦!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幅画面:秋日的傍晚,余晖洒进自习室里,我抬头望向北门,那条路上车来车往,熙熙攘攘,我喝了口蜂蜜柚子水,低头又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总想让时间慢点走,好好享受为数不多的大学时光。考上本科的时候,我庆幸自己不用为找工作发愁,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就业季。现在,它来了,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上一次说再见还是支教的时候,现在又不得不离别。每一次分别,我都会安慰自己:这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次,以后还会有很多次,把它记在心里吧,该来的总会来的。
下半年,我被迫营业。我以一副无所谓、来者不“惧”的姿态,开始了我的“摆烂”。我终于理解了打工人,理解了摸鱼和内卷,在看穿职场pua和制度运作机制后,对一切都有不屑一顾的态度。我没有了刚上大学那会儿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越来越理解我的研究对象们,并敬佩张老师在高压环境下依然有热爱。我明白了老师告诉过我的“谋生”。期间,我曾在想:如果当初去了那所学院,会怎么样?这个选择题,我没有听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这个可以考虑,真的”,或许这个建议真的会更适合我。有时我也会自嘲:明明想和别人一样,为什么看别人都考教师编,你也要去呢?没有听老师建议的唯二之事——想报汉语志愿者的时候,没有询问老师,在左思右想之间,放弃了这份尝试。如果有老师在背后支持,我会努力去尝试,考博和报名志愿者可以协调,只是我缺少一份勇气。走到今天,来到这里,是选择的结果。
来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接地气,体验过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过教师节,成为“姜老师”;八年来第一次陪家人过元旦,中秋也极少回家;第一次感觉身上有如此重的责任……跟学生在一起很开心,但他们的情绪总是由我控制,我会提醒自己要平等,要民主,但偏见和惯习总会毫无察觉地主控自己的思想。有时,我成为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看得出,学生也很开心,但我会时常提醒自己:开心是转瞬即逝的,不要为了简单的快乐而安逸下来;不要和他们相处太深,因为离别的时候会很痛,你只不过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其中一个老师而已,他们还小,会忘记你,离开了,不会联系你,何必把他们记在心里。有些是反话,就是想说:想走的时候,就潇洒一点,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没有人会记得你。姜老师走了,还有新的老师来。不要为他们而放弃走自己的路。
来到这里,我一直在反抗。先生存,再生活。我在为走出去蓄积力量,火花一直在心中闪烁,从未被浇灭。只希望2023年不要被同化,继续抱有理想,一步步去实现它。
站在现在看过去,自己要与自己和解。只有经历了,才理解过来人曾对我说的话。答案已揭晓,但不是唯一。我的未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