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很少提问?
太过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说服对方;
太想用问题给对方和旁观者留下深刻印象,但这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容易提的高级问题,想太多,于是就问得太少了;
太过小心,害怕自己的问题太过粗鲁或者太过敏感,其实你又想多了,对于被问的人来说,只有极少数问题对他是粗鲁的敏感的,如果提问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太过自信,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不用问了
不知道提问的好处非常大
提问有什么好处?
第一是获得信息,第二是使对方喜欢你。
任何时候别想太多,先提问,别人大概率都会比你提问前多喜欢你一点。
提问的四种类型
介绍式提问:你好吗?
镜像式提问:我很好,你呢?
转向式提问:用来开启话题转换话题时用。你怎么看贸易战?
跟进式问题:就是追问。
各种提问中,最能让对方对你有好感的就是追问。但我要提醒你,有一种追问则要禁用。如果你不是哲学家,对方不是你的学生,那么千万不要采用苏格拉底式追问。
提问顺序与场景
合作性的环境从简单轻松的问题问起,然后逐步转移到相对敏感的问题,大家逐步建立信任。
对抗性的环境上来就问敏感问题,往往能够得到更多信息,如果拉家常,套根本不存在的交情,反倒会感觉被套路,觉得没有被尊重。
如何应对提问?
假设你是被问一方,在竞争性/对抗性场合,特别是公开场合,遇到你不能回答的问题怎么办?
下面这几种反应,按优先序依次做下来就行:
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说不知道。诚实挺好的。
如果你知道答案但不能说,那么你就别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假装对方提出的是你巴不得他提的问题,然后回答这个问题。不论你问的是什么,反正我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管问与答是否对的上。
如果你有这才华,那就顺着话茬讲个笑话吧。大家笑笑就过去了;如果你不确信自己有这才华,那就选第二。千万不要自以为有讲笑话的才华,制造的却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车祸现场。
仅次于车祸现场的,就是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它只会激起对方对问题本身以及对与你对抗的更大兴趣,建议你在大脑里建立一个快捷方式:每当你想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则跳转到第一和第二反应。第三反应慎用,第一和第二反应够用了。
版权说明
该文章灵感来源于得到课程《30天认知训练营-2019》第17篇,经作者重新整理思考后输出,主要用于更好的消化课程内容,文中存在摘录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