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打开微信,朋友圈显示有了动静,点进去一看,毫无意外的:一个朋友去了武汉看樱花;一个朋友在做微商推商品;一个朋友配图发了几句感叹;一个朋友在某广场求偶遇。
和往常一样,我没有点赞,扫了一眼后,默默退出。这是我从上一年以来应对朋友圈的方式。而且我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眼睛不好。因眼睛得了结膜炎,医生嘱咐不好长时间看手机。
自从我在朋友圈广而告之地公示后,便理直气壮地不再点赞。
从那起便觉得每日轻松了许多。不用老盯着微信,怕看漏了什么。
几年前,自从用上微信,觉得生活忙碌了很多。常常要晒图,晒完自己的一日三餐,还要看别人的一日三餐。晒完自己的每日三省,还要看别人的图片日记。
遇上开会,会前拍一张,会时拍一张,开完会又一张,像实时转播。也不知道汇报给谁看。
更滑稽的是出去吃饭,菜上桌不能吃,要等菜上齐了,摆整齐,设计好角度,所有人拍完了,安全上传至朋友圈了,才能开吃。
某个景点,A拍完了B拍,B拍完了C拍,看完一堆图,再不用去参观,还免了门票。
当时兴致勃勃,现在却觉得真是无聊至极。最可怕的是,这种习惯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比如,没有朋友圈之前,见面时会问:“昨天上哪玩了?”
有朋友圈后,一切都在已知中开始。
直接问:“你们昨天去的地方好玩吗,有时间我也想去看看。”
如果她发了朋友圈,你还问:“昨天上哪玩了?”
她会瞟你一眼,回答:“没看我发的照片吗?”
然后,你再急急忙忙地掏出手机翻找一遍。
朋友圈的事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一位朋友很生气地告诉我:“某某人屏蔽了她。”
我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
“她请假没来,在朋友圈说女儿病了。别人看得了,我却看不了。你说,我和她这么熟……”
真是晕倒,某些时候,女人的智力像福尔摩斯一样。
朋友圈让我们最大的改变是养成了旁观别人生活的习惯。
如果不发朋友圈,只观看别人,就像一个窥探者;惟有发了朋友圈,你了解我,我了解你,才能成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这很可怕,捆绑的等价交换式的沟通方式。
有时,朋友圈已成了一种负担。不仅是我,很多朋友都自觉不自觉地要从中逃离。
有时我会想,凭着科技发展的神速,再过一两年,又会出现什么样的交流平台呢?应该比现在更可怕。
前几天,我妈在炒菜时,突然大声向我喊道:拿我手机过来。”我以为她想起了什么没办的急事,赶紧拿着手机冲进厨房。结果看着我妈给锅里的几只油焖大虾“咔擦”了几下。
那一刻,真是无语,我忘了,我早就教会她用微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