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老公跟我说起他刷牙的事,他刷牙时都要在心里数数,从1默数到60,重复三次,保证3分钟的刷牙时间。
听到这我心里一动,既然刷牙这件小事都能用时间来衡量,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也可以如此量化呀!
确实,时间是最公平的量尺,所有的热爱,都需要用时间来衡量。
一、1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学会扎根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1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重复刻意练习。
1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坚持这件小事。放眼望去,那些在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家大师,哪一个不曾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付出过时间和精力?
比如,音乐神童莫扎特,6岁生日之前,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弹钢琴3500多个小时了;到他21岁写出第九号协奏曲时,早就超过1万小时了。
还有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每天坚持练习8小时,全年无休,持续了五六年后,才创造了一人独揽八块金牌的奥运奇迹。
如果觉得这些事例太过遥远,那就来看看离我们比较近的牛人吧。
在简书平台上,蛰伏着很多大神作者,比如彭小六、李砍柴、齐帆齐等等,他们哪一个不都是在简书上深耕数年,写下几十万字的作品,收获粉丝和好评无数。而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坚持阅读、写作很多年,早就超过1万小时了。
所以说,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天才,只有勤奋坚持的学习者。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毛竹的故事。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只用了6周时间,就长了15米。
其实,前面的四年时间,毛竹都在拼命往地下扎根。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要担心坚持没有回报。人生需要储备,努力就有收获。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没熬过那3厘米?热情来得容易,去得也快,三分钟热度大概是现代人的通病。
嚷嚷着要减肥,雄心壮志报了班,去了没三次,转眼就把减肥卡丢到一边;新年立下无数flg,要阅读、写文,要出书,还没写到1000字,计划就抛到了脑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须知,天底下所有的热爱,都需要用时间来衡量。做热爱的事,不一定要有天赋和专业训练,它更多是一种精神状态,打破常规、归零重来、坚持付出,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自我否定,才有可能换来一次次的自我更新,和生命高度的螺旋上升。
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某件事的热爱,不仅要用长时间的坚持练习来衡量,还要用着眼于当下的迅速行动来彰显。
有这样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是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事,从现在开始着手,也为时不晚。
几年前我采访过一位大哥,叫王陆良,他早年按部就班地工作,每天都是从公司到家固定的两点一线,后来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调乏味,便想辞职创业。
王大哥一直以来都想创办一个农场,种植有机蔬菜和谷物,再办一个书屋,耕读传家。可当时的他都30多岁了,再辞职折腾,会不会有点晚?
后来他想了想,如果不着手去做这件事,兴许再过10年,自己就会后悔啊!于是,他果断辞职,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创办了“璞心农场”。
如今,王陆良大哥的璞心农场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王大哥和璞心农场更是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3》,被更多人所知晓。
很难想象,如果当初王大哥觉得创办农场为时已晚,那么今天的他会错过多少机会?我经常翻看他的朋友圈,看他晒的农田、稻谷、锄草、播种的图片,都会感慨一番:他五年前种下的那棵树,如今竟给了他如此硕大的回报,真好!
蔡康永曾经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便放弃了,18岁时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时觉得英文难便放弃了学习,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是需要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是一场单向前进的征途,选择了出发,便没有回头路可言。沿途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有多少能容许你错过?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早一点准备,多一点行动,千万别等到垂垂老矣才懊悔不已。
罗振宇在2018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曾向姜淑梅老人致敬。姜淑梅是谁?姜淑梅原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大半辈子都在做苦力活。
60岁时,她在女儿的陪伴下开始学习认字,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写起小说来。74岁时,姜淑梅出了第一本书,如今她以每年一本书的惊人产量,成为文学写作界的一个传奇。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年轻人不怕起步晚,千万别偷懒,不下真功夫,学不来真本事。”姜淑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除了睡觉的4个小时,她一直笔耕不辍。用不惯书桌,她就把果箱放在腿上垫着写,每天凌晨是她状态最好的时候。
如今的姜淑梅不仅写作,唱歌、弹琴、画画都是她的爱好,她还在尝试为她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画插图呢。
一个已过暮年的老人,都在努力追求热爱的事情,如夸父逐日般,虔诚地追向远方的梦想,我们这些年轻的后生,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生命的长度有限,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啊!真正想做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当你热情十足地沉浸在所热爱的事物里,当生命的宽度和高度不断扩展,你收获的将是一场更加立体、丰富的人生!
三、利用边角料时间的方式,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我们这代人的时间太碎片化,岁月静好变成了岁月惊慌。放眼望去,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互联网上一个个时间黑洞,随时随地都在吞噬我们的精力。
时间是最公平的,均匀地分配给每个人24小时;每个人的一天,都被切割成不同的形态。而剩余的边角料时间,有些人用来消遣快活,有些人用来积蓄力量。
因此,利用边角料时间的方式,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在上一期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个外卖小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对古诗词倒背如流,击败北大才子,勇夺擂主宝座,他叫雷海为。
自从2004年无意中在书店看到一本《诗歌必读》后,雷海为一下子翻进了诗歌的江湖。诗歌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他逼仄、匆忙的生活里,他感觉生命一下子被照亮了。从此,他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的读诗、背诗的生活。
谋生于他而言是艰难的,整块学习的时间更是一种奢侈,因此,零零碎碎的时间,一点都不能浪费。
雷海为随身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等红灯的一两分钟,赶紧掏出来看两眼;客户拿餐的间隙,再拿出来读几句;下班回到家,同宿舍的小伙子不是在刷微信就是在玩抖音,雷海为则继续读诗、背诗,为自己充电。
“爱好无关职业,不管我从事什么工作,我始终坚持我那份热爱,并愿意为它付出时间和精力,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在采访中雷海为如此说道。
面对雷海为在节目上的精彩表现,主持人董卿忍不住赞道,“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其实,他与我们一样,都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的小人物,只是,比你,比我,多了一点热爱,再多了一点坚持。
在今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上,罗振宇提出了“小趋势”的概念,讲的是大环境里小个体的行动策略。
小趋势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小,所以很难察觉。
第二,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翻动到我面前。
将这一规律应用在时间管理上,是不是同样适用呢?
第一,坚持做一件事,它的成效短时间内难以觉察;
第二,万事开头难,我们对这一领域一开始并不熟悉,但通过时间管理过程中的连锁反应,我们会对这件事有更大的信心。
所以,世间所有的热爱,都需要用时间来衡量。只要我们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只要我们学会扎根、及时行动,并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我们就有机会反败为胜。我们的未来,终将在我们的坚持下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