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与一位宝妈闲聊:“现在天天都不能出去,孩子在家会不会憋得慌?”宝妈却回应说:“哪有啊,我现在天天在家,孩子兴奋得不得了,完全没想过要外出!”看来是我多虑了,不过完全可以理解孩子的感受。妈妈是上班族没有时间陪孩子,但因为疫情的关系妈妈变成24小时在家,孩子肯定开心得不得了。
不过疫情总会结束,爸爸妈妈也开始复工,孩子们很快就会失去24小时的福利。那是不是可以趁着现在好好思考一下,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实现高质量的陪伴,用1个小时营造出24小时的质量?
其实,只要做到以下三点,高质量的陪伴并不难。
1、身到,心也到
爸爸妈妈普遍比较忙碌,回到家身心疲惫,但只要陪伴孩子,就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如果一边陪孩子,一边还玩手机,孩子感受到父母没有用心在陪他,陪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即使陪了,孩子觉得没玩够,就会不断的拖延父母陪伴的时间,反而变成恶性循环。其实陪伴的目的是要向孩子传递爱与温暖,孩子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意,身心得到了满足,就能够安心地玩耍。所以,在我眼里,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正念的奇迹》,教我们用正念告诉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加分析判断,而要体验察觉。打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快乐的源泉就会取之不尽。我觉得也可以用在育儿上,只要进入陪娃模式,我们就要给自己按下暂停键,不去判断孩子的好坏,而是用心体察陪伴的乐趣,享受只属于彼此的亲子时光。
2、让孩子来主导,父母学做有心人
孩子的游戏当然要由他们自己做主,父母的操控只会让他们的情绪更糟。所以,陪孩子玩耍的内容,最好先由孩子来选择。如果孩子没有想法,再由父母引导。读绘本、搭积木、唱儿歌,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在于,让孩子主导游戏,父母积极配合。不要试图操控孩子,更不要想着去改变孩子。如果把单纯的陪伴变成了一厢情愿的教课,那高质量的陪伴也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爸妈们平时学做有心人,放低身段,细心留意孩子的敏感期,就不愁不知道怎么陪孩子。一个记录孩子生活习惯的笔记本,就能成为宝贵的陪娃秘籍。比如孩子最近爱唱什么儿歌,爱看什么故事书,喜欢哪一类玩具,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都可以记录下来。能够拥有丰富宝藏的父母,就能随时根据孩子的变化调整陪伴的内容,做到高质量的输出。
比如,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二宝没办法上托班,但是老师们想出了很多好玩的游戏,从律动、手工到科学实验,每天都会准备一个操作模板发到群里,帮助父母把家庭变成了小课堂。通过每日的素材积累,我们 自己也get了很多新技能,升级成为陪娃达人。
3 固定陪伴时间,成为家庭习惯
一次两次的陪伴不难,难的是一直陪伴,成为生活的习惯。我有个同事,从女儿一出生就规定了陪伴玩耍的时间,而且随着女儿的长大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比如每天都有固定的唱歌时间,讲故事时间,手工时间等等。现在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每天晚上,孩子都会耐心的等待妈妈回家,期待与她的亲密互动。
有时候妈妈需要出差,但她也能记住与孩子的约定,满足孩子的心愿。比如,她总是随身携带绘本,每晚7点都会准时出现在电脑前,与孩子视频对话,为她讲故事。女儿虽然不能和妈妈拥抱,但是能透过屏幕感受到妈妈满满的爱。妈妈每一次的准时出现,就是一次爱的承诺,这样的高质量陪伴真心令人感动。
《小王子》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钟来,时间越临近,我就会越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约定好陪伴的时间,成立一个固定的仪式,是不是也能进一步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呢?
所以,以上三点就是我理解的高质量陪伴,用心陪伴孩子,寻找合适的内容,变成生活的日常。疫情终会过去,我们也不再拥有24小时的陪娃福利,但是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变出更多的24小时,去延伸陪伴的宽度和厚度。因为努力营造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为自己打造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