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彼此都如沐春风,相见恨晚。而有的沟通就会让人觉得很吃力,听起来很费劲,甚至有时候耐着性子听完了也不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意思。
承认吧,如果有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宴会上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那个人。
可是,我们有时候只想输出自己的观点,却忘记了有效的倾听也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课。最近在读《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人入外》,里面从各个角度对人际关系的交流本质进行了分析,看的我茅塞顿开。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会闭嘴。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倾听”的技巧吧。
1. 什么是倾听?
一般意义上的倾听,至少在人际沟通方面,指的是解读别人所说信息的过程。但是要注意的是,倾听是对话式的回应。一个好的倾听者,要留意对方讲话时的副语言、面部表情和其他的非语言线索。
听: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后的经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过程。
倾听: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我们一直都在听,但却一定在倾听。因为我们有时候会自动或无意识地“屏蔽”掉我们厌恶或者不感兴趣的声音。比如无聊的电视广告。
2.两种最常见的倾听方式
心不在焉的倾听:我们对别人的信息以自动或者遵循常规的方式来回应,通常不太专注和费神,可以用“假装”“草率”等形容。
虽然这种方式听起来不太礼貌,但是细想一想,我们每天要倾听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果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聊的故事上,估计要累死了。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偷懒”,这样就可以将心思集中在需要我们小心在意的事情上。
心无旁骛的倾听:对我们接收到的信息给与仔细而认真的专注回应。
一般情况下,对你比较重要或者你比较关心的消息你会心无旁骛的倾听。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以心不在焉的倾听来面对值得重视的情况或应该心无旁骛倾听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审慎地倾听别人告诉我们的话。
3.倾听过程中的元素
听到:听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背景噪音和生理问题(听觉受损)。这个时候,你要及时发觉对方的问题,然后及时调整你的说话方式,比如说得慢一点,大声一点,清晰一点,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专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过滤掉一些信息,才能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我们的愿望、需求、兴趣等,决定了我们的注意焦点。如果你想和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你也许会认真倾听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理解:形容听者理解的信息和信息发送者试图传达的消息之间的匹配程度。
回应:给与说话者及时的回应,比如目光的接触,适当的面部表情。
记忆:记住信息的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无法记住自己听到的信息,那么我们的倾听就会被大打折扣。
4. 无效倾听的类型
虚伪的倾听:表面专注,点头,微笑,时不时回应你,但是心里却想着完全无关的事情。
自恋地倾听:会试图将沟通的主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就是将说话的焦点将对方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在面试者这一点对应聘者是致命的。
选择性倾听:只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倾听,其他的全部拒绝倾听。在这样的沟通中,对方会比较尴尬。
隔绝性倾听:完全忽略你的话题,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点头或者简单的回答你,然后迅速忽忘记掉你刚刚说的话。
防卫性倾听:总认为对方的话是在攻击自己。比如青少年总认为父母对自己参与的活动提出疑问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埋伏性倾听:细心倾听对方说的话,以便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借此攻击说话者的言论。比如检察官,当然这样很容易让对方对你产生防卫心。
鲁钝的倾听:对方可能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人只能接收到表面信息,忽视了更重要的情绪性信息。
5. 为什么无法有效地倾听
超负荷的信息:当你面对轰炸而来的信息,要专注于某些消息就很困难了。虽然你知道它很重要,可是你根本没有精力接收它。
心不在焉: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关心的事物上,容易忽略其他。
飞快的思维:人类一分钟可以倾听600个字,但是只能说100-150个字,这就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开小差”,耳朵在听,心里却想一些与对方话题无关的事情。
努力:长时间仔细倾听别人讲话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如果你一晚上都在认真倾听朋友倒苦水,也会很累吧。
外在的噪音:物理世界的噪音影响着我们倾听别人的能力。9
错误的假定:沟通的时候,我们心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错误的假定,这些假定会引导我们去相信并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实际上与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这样我们就容易错失掉很多重要的信息。
缺乏明显的益处:通常我们会认为说话会比倾听带来更多的好处,起码可以掌握对话的主动权。但是背后的自我观念是十分致命的,要知道,倾听也是相互作用的。
缺乏训练:即使我们想有效倾听,但是由于教育中缺乏技巧的训练,让我们有心无力。因为我们花在沟通方面的功夫远远比倾听多。
听力的问题:如果倾听能力受到生理上听觉问题的困扰,是很令人难过的。
6. 如何击垮无效倾听
少说话:如果你的目的是了解说话者的意思,就不要自私地抢夺说话者的舞台。少说话并不是让你保持绝对的沉默,要适当的给出说话者一些反馈。
摆脱注意力分散:面对重要的信息时,尽可能消除那些让你分心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干扰,比如关掉电视,手机,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合,不受打扰。
不要过早评断:当你不赞同别人的说法或者当别人 批评你的时候,反击回去是一个强有力的方式。但是当别人对你提出一些真诚的忠告时,试着去了解这些忠告与事实或许对你更有利。
寻找关键信息:大部分说话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利用自己的思考速度比对方说话速度快的能力,从一大堆词中摘录出中心意思。
7. 如何对倾听进行回应
借力使力:使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鼓舞对方多说一些话,让对方借由这个过程自己协助自己解决问题。
问话:询问更多的问题可以同时有助于提问者和回答者。最明显的帮助是使你对事实和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清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知道对方的期望。
释义:当对方对你的问题进行回答之后,为了不造成误解,尽量先确认是否已经确实了解了对方所说的信息,以你自己的字词重述说话者刚刚传送的说话内容并且不添加任何新的东西,以便再对信息进行一次交叉检视。
支持:有时候,人们想要听的不仅仅是你对他们感受的重复,他们更想听到你对于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觉。支持性的反应就是“表达关心、照顾、情感和兴趣,尤其是对方处于压力和沮丧之时。”主要包括同理心、同意、提供协助、赞美、恢复信心等。
分析:对别人的困境提出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对方更全面的思考文图,而这些症状可能是对方从来没有注意过。但是你的分析有可能也不正确,反而让对方更加困惑,或者是你的分析太直截了当,对方一时无法接受。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
• 在提出问题之前,使用试探性的口气会比绝对性的口吻好。
• 确定对方接受你的分析。
• 确认自己提供分析的动机确实基于协助。
忠告:通过向对方提出解决问题地方法以便达到帮助对方的目的。提忠告要注意这几点:
• 这个忠告有提出来的需要吗?
• 对方真的想听你的忠告吗?
• 你提出的劝告的顺序正确吗?
• 你的忠告是专家级别的吗?
• 提出忠告的人是关系密切、值得信任的人吗?
• 你提出忠告的态度是谨慎的,顾全对方的面子吗?
评断:用某种方式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和想法。有的评断是为了给对方提建设性的意见,有的是为了纯粹批评别人,不论哪种,都容易让对方对你产生防卫。
以下两种状况的评断,最容易让人接受:
• 当身处困境的人向你寻求评价,你再提出自己的评价。
• 当你向对方提出评断时,你的动机应该睡真诚,有建设性的,而不是为了去奚落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