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试译一】成基白云先生版。上一章讲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本章讲君王如果以人灭天,以威立德的话,一定会招致祸殃。
生死本是天理和自然的现象,那么在自然的天道状态下人是不会畏惧死亡的。而行人道就会有顺昌逆亡的说法。为了维持人道,统治者就会利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统治百姓。假如君王辅天道治天下的话,就不会以死的恐惧来统治百姓了。
若以人道来治理天下,常常让老百姓害怕和恐惧。那么,我以天道之名来对行奇欲的统治者同样以死来恐吓,杀掉他们。如此一来,天下谁还敢再以人道治国呢?万物出生入死的道理,是由天道来掌管的。
如果人为的替代天道,就像技艺拙劣的人替代技能超群的匠人一样乱砍乱杀,而无法做到像大匠那样精准。伤到自己或者害物(把物料弄废掉)的情况就会很常见了。君王以死的恐惧来管理百姓,实际上无论怎样也无法做到像天网会恢恢那样的疏而不失。最终只会殃及自身,自取灭亡。
【试译二】建君阐微综合版。
当老百姓连死亡都毫不畏惧的时候,统治者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假如老百姓真的畏惧死亡珍视当下生活的话,对于那些图谋不轨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看有谁还敢再犯?常设司杀的机构专门负责司杀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去代替专管司杀的人去做杀人的事情,就如同一些人代替高明的木匠去做砍伐的工作。那些代替高明的木匠去做砍伐工作的人,是很少有不伤到自己手的。
【与修身的联系】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什么事情有什么人、什么部门去做,这是有一定规矩也是符合客观自然法则的。真正明白了解了“司杀者杀”这个道理,就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清或者说摆正自己的位置。当我们用人心去揣测、去判断身边的人或事,当我们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满意,想着要去管这管那的时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都是徒劳,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生活中,无论与亲朋好友还是家人同事,彼此之间可以对一些人、事、物的看法、体会进行交流,但是不能人为地去“替天行道”,不要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出于正义心、是为了对方好,实际上是我们已经起心动念、在用妄心去分辨事非,就是想要使自己成为“代司杀者杀”这样的角色,那样,就背离了大道而进入妄为的状态了。
3、当我们要成为“代司杀者”之时,则会得到“希有不伤其手” 、甚至所伤的不只是手这样的结局。所以说不要去做越俎代疱的事情,更不要“代大匠斲”,首先要修好自己的身、做好自己的事,然后以自己的一颗慈悲心、平常心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常循道而行,无为而治。
4、综合上述,告诫自己:不要“替天行道”;不要逆天而行;不要贪天之功;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自以为是。一句话,突破“我见”。
【与亲子的联系】成基。
1、父母教育孩子,我们的行为和语言是爱的驱动还是恐惧驱动呢?恐惧驱动的话,就会碰到孩子皮掉了,不怕了~如何是好?
2、基于阿德勒心理学中的课题分离。孩子的课题是那些?孩子的“不良”语言和行为的司杀者是谁?我们是否在干涉孩子的主题和代“司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