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学习法》|高效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

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出高效学习的典范,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无疑是其中一位。

这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和心理系双料教授,不仅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究竟是如何在不同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呢?

西蒙教授曾提出一个著名理论:“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这个理论的基础,就是被列为世界四大学习法之一的“西蒙学习法”。

这个方法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积极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学习方法×必要的时间投入。

其中,有效的学习方法被分解为四个关键步骤:选择学习领域、设定学习目标、拆分学习内容,以及集中精力学习。

这四个步骤构成了西蒙学习法的核心框架。



一、选择:学什么才有效果

西蒙的学习领域很快,从心理学到管理学,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每个领域都收获颇丰。即便是对于专家级的学者,也望而兴叹。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找到一个领域,投入足够时间进行深耕,才是正确的学习之道。

然而这几年互联网上知识泛滥,内容良莠不齐,很多学习者很容易迷失其中,今天学点这个,明天学点那个,两三年下来,钱和时间都花出去了,却一点成效都没有。

那么应该选择学什么呢?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不免让人无从下手。

书中介绍了有用的工具:9宫格。

9宫格中有4个评价维度,分别是持续增值性,可替代性,能力相关,兴趣相关。

这四个维度当中,“持续增值性”排在第一位。

好的学习领域自带发展属性,在持续增值大的领域学习,我们投入的时间越多,产生复利的效果越大。

不可替代性则是第二位,

好的学习领域让学习者获得的先进的知识和能力,形成自己的能力壁垒,不容易被他人所替代。

能力提升是第三位。

好的学习领域能够让学习者能够发展出很强的能力,让我们不断成长,形成自己的专业度。

兴趣相关在最后一位。

成年人学习,不是将兴趣放在第一位,而是要考虑学习是否能够带来价值回报。当然,兴趣可以增加我们的学习驱动力,但是,仅仅因为兴趣而学并不可取。


[if !supportLists]二、[endif]目标:以问题为导向

西蒙认为,人的多数行为都是以某个目标为导向的。

那么学习同样需要目标,有目标,不到能知道如何行动,还可以用来评估行动你的结果。

很多人离开校园以后,很少再学习。

他们给自己的理由是,没有时间。的确,要上班、要家务、要社交、要休闲,比起学生起来,似乎真的就是没有学习的时间。

但实际上,细想起来,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是因为没有目标。

上学学习的目标是要考试,考试的目标是要好成绩,好成绩的目标是上大学,上大学的目标是找工作。

找到了工作,等于目标达成,此时,你的确没有了学习的需求。

那么,成年人应该怎么找到学习目标呢?

很简单,从问题出发。

工作上接了一个新项目,要学习项目管理;家庭里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写公众号阅读量不高,要学习写作、运营;想发展人生第二曲线不知道怎么做,要学习轻创业......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效果最明显,也因此,有人说学习的本质是一种逆向工程。

意思是:学习不必按部就班,直接从目标倒推,缺什么补什么,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实用的技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例如我前几天文章中谈及的一位带货主播,他的目的是要转型海外带货,于是英文普普通通的他,不是恶补语法音标,而是着手学习直播带货的常用英语。

不到一个月,他的直播间就开始运营了。

有问题,就学习,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


三、拆分:

西蒙学习法的精髓之一,就是要把知识拆分成适当的组块,来帮助理解和加深记忆。

西蒙认为,即便是看起来很复杂,很难的知识,都可以拆分成组块。

学习的过程就是击破不同的组块,达到学习效果。

为什么需要拆分组块来学习?

心理学家米勒在1956年提出,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只能记住7个组块的信息,一旦超过这个数,就很难想起来。

书中以记忆电话号码来举例。

人们记电话号码的时候,一般不会一个个数字独立地去记,因为这样基本是记不住的。

所以,人们会有意识地将11位的号码分成3个组块,例如138-XXXX-XXXX或者是 138-XXX-XXXXX,这样一来,记忆效果就明显好多了。

因此,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所学习的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组块拆分,然后逐一学习

例如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按照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劳动关系六大模块进行拆分;

学习社群运营的时候,可以按照社群类型,如电商型社群、学习型社群、人脉型社群等来拆分;

经过拆分组块,学习的节奏会变得更有逻辑,对于理解也更有帮助。


四、集中:极力专注

西蒙学习法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锥子学习法。

居里夫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集中精力就像是锤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联系性就想不停地是锥子往前转。

这也正是西蒙学习法的原理。

如果用烧开水比喻,西蒙学习法就是连续的加热,热量会急剧上升,等达到沸点,水就开了。

而普通学习法,就好像是烧一会儿就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再继续加热。这样一来,热量就白白散失,根本无法烧开水。

如果想要像西蒙说的,六个月掌握一门学问,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学习时间,并且集中精力,去攻克知识堡垒。

而实际上,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专注成为稀缺能力。

怎样才能够获得专注力呢?书中建议建立学习惯性,让专注成为本能,而不是靠自制力去压制。

怎么形成本能呢?

参考读书时的做法,那就是将学习行为固化为每天的“必修课”。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规律性活动会形成自动化反应。

所以如果我们能坚持固定的时间段(例如早晨6-7点或晚间9-10点)学习,大脑就会让我们的行为模式成为本能反应。

当学习像早晨刷牙一样自然,那么进入专注状态所需的意志力消耗会大大降低。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打造专属空间和物理隔绝干扰来达到目的。

这其实也是米哈里的心流理论所提出的“特定的物理环境能强化心理状态”的理论。


西蒙学习法是一套系统、高效的学习方法论。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掌握这套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新知识,更能建立起持续成长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