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年后继续休两天年假的空档,昨天把2024的所思所想所行做了大概的总结,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自己卸下了思想包袱,终于可以轻装前行了。2025年,是时候handle个人课题和家庭关系两件事了,这一次,我相信将全力聚焦,没有任何的能量损耗。
聚焦个人课题
对于自我,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过好这一生?确实,我们该怎么活,以什么姿态活着,这个问题如此深刻地与我们生活联系在一起。
最终我在《我与地坛》找到了答案。苦难把史铁生推到了悬崖的边缘,他却坐了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以前心中有太多对于未来的恐惧,但现在明白了:这一生,唯一重要的是过程。
史铁生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和精彩。我想说,过程,不需一定要美好和精彩,放下心中的恐惧,去经历,去体验,去享受其中就好。
既然已经找到了人生方向,那去体验就好。体验,将是我2025年度关键词。
体验诺友组织的活动,周日晨读、留学英语小组、线下见面会、诺友户外,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体验个人发展共读会每月一本书的读写和SSS卡片;
体验女性成长探讨与对话,做好课前准备,多互动;
体验荷兰大学Susan 教授的家庭养育营和五一5天止语营;
体验慢客村家庭PBL项目;
体验心智启能组织的AI通才进化营。
自我包含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爱自己可以有很多维度,下次详细探讨。这里主要说的是照顾好身体的部分。
1.睡好。尽量做到10点睡觉,5点半起床,保持7个半小时的睡眠。先坚持2天看看身体、皮肤的状态。
2.吃好。调整饮食结构,照顾好自己的胃。具体做法相信等参加完《重启吧,我的人生》读书营会有答案。
3.适量运动,做法参考上条,挑选运动项目的原则是无痛又能享受其中。
坚持每天5-15分钟冥想,放空头脑,连接身体和感受。
聚焦家庭关系
平心而论,队友除了喜欢刷手机、有时有点暴躁偏激、不敢麻烦父母之外,已经是一个非常顾家的好男人。
这个男人善良,虽然嘴笨但却通过日常点滴的小举动证明了他对我的爱,于我而言,这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放松方式,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放松,有的人喜欢看书,有人喜欢通过运动放松,这些放松的方式不分高低,不存在鄙视链,我只需尊重他放松的方式即可。
这一点,我想通了。
孩子目前尚未培养成爱阅读,不管跟他刷手机有没有关系,我只需要聚焦以后,一切往前看。孩子这么喜欢飞机,从飞机的书和杂志开始,就是培养他爱阅读非常好的契机。
我对于孩子未来的焦虑,不能投射到队友和孩子身上。
现在看他沉浸刷手机的样子,我基本内心不再起波澜,“让一切如其所是”这个微信签名存在了两年,终于要开始知行合一了。
我只需要对他多点耐心,多点关心,就可以轻松改变氛围,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中。
交还孩子的自我掌控权
关于孩子,是我一直在思考学习的部分。我自认为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自认为对孩子有同理心,自认为包容孩子,自认为不强迫孩子,但真的是这样吗?
这是真的吗?那为什么孩子的感受跟我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孩子觉得我说他说得最多,喜欢和爷爷奶奶爸爸在一起,也不首选跟我在一起。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让孩子觉得被指责或被强迫了?
自我反思了下,孩子觉得被指责,主要集中在打游戏这件事上,这个事情的根源其实是我对他眼睛的焦虑,尤其这学期末查出眼睛近视50度,更加剧了我的焦虑。
尽管这样,今年我还是计划由他自己管理打游戏这件事,但带他多户外活动,包括体育运动,运动改造大脑。
今天我回看了他和外教老师的上课,听到他和老师说“I'm not happy,because I don’t want to have class .”这一刻,我心里很难受,默默删掉了后面已经预约的课。孩子,如果你不想上,我们就不上了。妈妈最在乎的是你的感受。
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我最需要给到他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有了掌控感,他才能生发出自驱力。
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面前收起自己的焦虑,做好陪伴,当好承托孩子情绪的容器,当他开口寻求帮助的时候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然后静待花开,如此而已。
想起春节前朋友问我2025年如何破局,我的回答是不要再盯着未来惴惴不安,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用每天最小化行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没有了无效的内耗,从此身心轻盈、脚步从容、勇往直前。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