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多年,真是很久没正儿八经的计时做题了,今儿做了一次,算是长了个教训。(40岁以下都要考)
平时做题就是,做一个题,看一个解析,基本上选择题控制在两个以内。
今天做错题的数量,是我一辈子污点,但是我写满咯,哈哈哈。写都写不赢,感觉材料题看题的时间只有几秒钟,然后一直写。
昨天,有个语文老师没写作文,被通报了,说是态度有问题。
之前听了个讲座,讲的是关于我这一学科高考题考点、考情、考分的。那些数据都是需要花钱买滴。其中比较深刻的一点:
第一,给分必须按照出题人的出题意向(参考答案)给分,别的分不给(就算你觉得可以的。就算你觉得出题有歧义),同时出题人会在改卷过程中监督改卷。。。。。
第二,两个老师改卷给分差异,不得超过2分。否则仲裁,多了要遭通报。
所以高考中,本学科不会有特别高的分,满分不可能,感觉在使劲儿压分。
本次考试考的是康德卷,康德卷有个特色,就是原创性和科学性不够。很多题都是高考题变异,而且考得比较偏僻古怪。还有就是平时高一高二都用的是康德卷。
也有教科院的二诊题(南开那些牛掰学校用的),但是我们这种地方一般用的是康德卷(可能是利益关系)。
高考题是教科院出题。
通过这次做题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做题速度要快,选择题必须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第二,大题有8问,虽然参考答案比较简单,但是考试的时候总觉得多写几点有安全感点,加大了写字量,所以写字的速度,精炼度要高。
第三,平时要练习,一个是速度,二个是历史做题直觉思维的训练。因为是文字科目,主观性太强了。(不公布本地高考题,是出题人怕人骂,哈哈哈)
第四,菜就多练。要是练得好,考得好,还可以考到其他地方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