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法学科班出身,又是新闻双学位,法律带给我的是严谨缜密的思维模式,而新闻则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两个学科交织在一起,锻炼了我敏锐的洞察和对世间的思辨。
但总觉得,还缺少一些喜悦和乐趣,毕竟法律和新闻撕开冰冷的外衣,里面可是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于是,我一直想学,哲学。
这个想法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去咨询了北大哲学系和北师大哲学系,但真正要考研或者读个两年的研修班,一是时间不允许,而是费用也遥不可及。
用了最笨的办法去慢慢靠近理想,那就是,买书,读书。
读书是“与经典为伍,与先知为友”的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方式。于是,大学期间我就开始啃学校的图书馆里面的哲学书籍,不分学派,一排一排地啃。因为没有人讲解其中的奥妙,所以习来还是很费劲,也不可能百分百获得真正的乐趣。
这样的感觉可以追溯到高中时代,那时候读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不明就里,晦涩难懂的语言让人昏昏入睡。但说来也奇怪,就是在这样“睡一会爬起来再看一会”的状态里,还真的啃完了无数本这样晦涩难懂的名作。
现在你要我说出哲学家的名字,说出里面的精髓,说出对人生和社会的反射,还真说不上来。但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在思考的黑暗中远远有一束火光,思想的火苗在撞击,跳动的欢乐。那种快乐,真的无法形容。
现在,我找到了一门课程,我要好好学习一年时间,不为了考试,也不为了拿学历。而是,真正地喜欢,热爱,钻研。
因为,哲学是一门“无用科学”。没有办法马上应用到现实中来,它不是实用主义。但,就好像数学是基础学科,计算机是应用学科,但如果数学不扎实,无法学好其他。哲学也是一样。如果不知道事物的“底层逻辑”,你永远在浮于表面的事情上打转,日复一日,将毫无收获。
这周开始,扎扎实实学习,我一直非常心仪的哲学。也期待,这场持续一年的思辨,能让我思维得到静态飞跃。
感谢,哲学。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