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商场挑选衣服,很喜欢一件上衣,于是买下了,但心里还想着买条裤子搭配下,裤子买了,又想着再配双鞋子就更好了……
朋友送来一盒好茶叶,想着光有茶叶,没有茶杯可怎么行,于是买来茶杯,接着茶具、茶台……
装修时本来想着预算只有这么多,可看到好看的沙发,想着好不容易撞见喜欢的,一定要买下,接着电视柜、茶几、餐桌等等一定要颜色风格搭配,就这样预算不知不觉超支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也就是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它起源于十八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的真实经历。有一天,朋友赠送给狄德罗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当他穿上华贵的睡袍之后,她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椅子、书架、窗帘、地毯等等与他的高级睡袍都非常的不协调。于是,他把之前的旧东西一件件更新,等到家里全都焕然一新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了,然后写下了《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诺尔提出了这个概念——狄德罗效应,又叫配套效应,指人们在拥有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的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愈得愈不足效应”,“配套效应”确实很形象地展示了人们的心理活动。那这个效应是好,还是不好呢?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人们把它作用于什么事情上。
对商家来说,狄德罗效应是极好的,通过广告促销宣传等手段,挑起消费者的欲望,从而完成一次又一次销售。就像在商场买东西剁手停不下来,商家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欲望,这个你穿着好看,配上这个就更完美了……
对个人来说,如果只是屈服于狄德罗效应,不停地买买买,甚至超出个人经济承受能力,它呈现出来的负面内容会更多;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我拥有了一件这么好的东西,我要去努力提升自己,有一天可以让自己配得上它,那么它带来的意义又会不同。
正如一句话所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正确认识狄德罗效应,不妨提醒自己欲望需适度,学习满足,适当给生活做减法,如果不满足,就努力一些,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