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业都写完了稍微多读一些
今天继续读《现代性》p30 上期回顾:对于西美尔的社会现代性观点两面性,路易沃斯更加倾向于社会的混乱与短暂冲突性,并且将本雅明对于这种混乱性生发的冷漠有所解释——引用“震惊”,由此引出社会背景及人群的概念,并了解了爱伦坡、恩格斯等人对于“厌恶”人群的观点
【做回顾时突然想到一点要补充:对于“震惊”到人群,我昨天始终看不太明白,质疑了引用的客观性,但今天似乎领会了一点。实际上可以理解“震惊”为刺激,也就是本雅明的受刺激来源于人群——人群多样、品格高下有所分别,也正是由于人们在社会中渴望个性化的追求,所以才会产生不愿与“浪荡子”同流的心理,甚至鄙夷无目的地游荡(大概也是对于格式化社会的阐述,客观视角来看,人们急于对金钱追逐)】
那么继续关于本雅明的观点与实践:
为了对现代性灾难进行救赎,本雅明采取了完全对立的方式进行对弈式救赎——即历史唯物主义和犹太神学混合而成的哲学机器
“19世纪巴黎的断片织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辩证意象,这些意象类似于蒙太奇式的星丛。
他们的内核是历史学家所不屑的“历史垃圾废物”但固执地自我储存,埋藏着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