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
要写出议论文的深度,不妨在平时多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今天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让学生填空:
__________的人会难以忍受孤独。
__________的人会有深切的痛苦。
一开始的回答,无非是“不被人理解”、“没有朋友”、“独自在外”/"生病”、“受伤”、“遭遇挫折”……
直到有一个同学回答“感受过陪伴的人会难以忍受孤独”、“心地善良的人会有深切的痛苦”时,这种对比反差后的效果是强烈的,学生们的思维被掀起了一阵波澜,出现了“幸福过的人会有深切的痛苦”、“同情悲悯的人会有深切的痛苦”……
机灵的同学开始有意识地去填孤独、痛苦的反义词,但是你以为逆向思维就是“找反义词”这么简单吗?错!!逆向思维可不单单拼技巧,它更讲求自圆其说的逻辑!
因果逻辑
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送给16岁儿子所在学校毕业生的演讲稿。我就扣了几个空,让学生边听边填
然后给学生做以下的片段练习:
感受过陪伴的人会难以忍受孤独,因为_______________
心地善良的人会有深切的痛苦 ,因为_______________
补充后半句(可以是一段文字,解释前半句的原因,要求符合日常逻辑)
实践运用
运用逆向思维给自己写一封短信《致亲爱的你》,信中包含对自己的期许,例如:
我希望你孤独
我希望你痛苦
我希望你不幸
……
要求每个观点都有逻辑完整的段落。
这是一种简单的逆向思维训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得深刻。说到底,逆向思维不是简单地反其道而行之,而是需要对生活有深刻的认知和体验。若是之只求计较层面,恐怕很难自圆其说了。
可是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深刻的感悟?作为老师,我主要提供这两方面的帮助,解析这种思维路径;补充大量的相关语料去撞击、打破固有的认知和思维。
推荐书目
熊培云《慈悲与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