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郑燕兴与著名画家倪林海的新闻报道缘何阅读量迅速突破二十万

      近日,一篇名为《文化学者郑燕兴携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探访阿育王寺》的文章,在网上成为了热点,《央视网》、《凤凰新闻》、《网易》、《青海热线》、《安徽热线》、《北京时间》、《长江网》、《赤峰广播电视台》、《新浪网》、《今日头条》、《手机百度》、《一点资讯》、《南京在线》、《九派新闻》、《奇虎网》等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转载,单单《北京时间》一家平台的阅读量已经突破二十万,据不完全统计,这篇《文化学者郑燕兴携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探访阿育王寺》的文章网上总阅读量至少三百万以上。

     那么这篇《文化学者郑燕兴携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探访阿育王寺》的文章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让各大网站争相转载报道?郑燕兴又是何许人也,文中的青年画家倪林海又有着何种魅力?这篇文章如何成为网络热点?

     下面,我们先来一起为大家分享这篇文章。

     原文如下:

   《文化学者郑燕兴携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探访阿育王寺》

     近日,文化学者、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与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一起探访了位于宁波的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历经1700多年历史。

(宁波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198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2006年05月25日,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郑燕兴与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 倪林海)

此次,文化学者、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与挚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来到阿育王寺,不仅零距离瞻仰了释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还进一步与阿育王寺的印斌法师进行了佛学上沟通交流。

(印斌与郑燕兴)

随后,郑燕兴、倪林海在朋友的引领下,系统的参观了阿育王寺。

据了解,阿育王寺现占地面积12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600余间,依山坡构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右侧有云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楼、祖师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阁、寮房等361间;左侧有松光斋、钟楼、舍利单、先觉堂、大悲阁等264间。

(宁波 阿育王寺)

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年间重建,殿上有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塔身青色,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寺内有浙江省仅存的两座元塔,砖木结构,仿楼阁式,六面七层,每层置腰檐、平座,底层四周有围廊。

(宁波 阿育王寺)

参观结束后,郑燕兴、倪林海分别与印斌法师合影留念,临别之际,郑燕兴、倪林海对印斌法师佛学修为大加赞许,并表示时逢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期待印斌法师能够不辞辛劳多多度化有缘之人,大力弘扬佛法。使得中华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印斌与倪林海)

(人物链接: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 倪林海)

(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

倪林海先生祖籍浙江省宁波市,先生从五六岁开始迷上画画后,由一位爱书法的本家叔叔逐渐引他入绘画领域,从芥子园画谱入门起。到如今不惑之年,一直没有放下画笔,虽然他未曾真正拜过一位老师,但是对古今名家的画作了解研究从来不曾中断,工作之余,自己在绘画之路上摸索。

(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再加家中老母忽得重病,随之其老父亲得病离开人世等一连串家事变故,使他对生活、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加之平时对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专研,多年来也便积累下自己对人生的独到看法,如此上探远古陶石纹饰造型,下览宋、元、明、清诸家画迹,并专研透彻,力求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得而取其意、写其形、传其神。

(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画风也从北宗画家画风转到了南宗文人画风,原本对古陶的器型、线条、图案的热爱,不由自主笔下将古陶美的潜意识融进了山水画中。

(人物链接:二)(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故事延伸阅读)

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缘,古越国鄞地,在八百里海岸中,有山“形似伏象”,名象山。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 “象山县”,广德二年隶属明州,即现在宁波市。

1977年 5月,象山山脚下的一户农家,一对夫妇有了两个女孩后,迎接到了第三个孩子的出生,他就是倪林海。70年代的中国的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在山里的农家,交通不方便,观念陈旧,信息不灵,小山村的老百姓才刚过上温饱的生活。作为农民,就觉得儿子是将来的顶梁柱,是位下地的主力,干活的好帮手。但这对夫妇也梦想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书包翻身,成为一位先生。

(右一、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

作为家中的老幺,童年是跟着两位姐姐的,也是姐姐带着他玩,到山上去割草,跟着姐姐在山里玩。

小山村,村尾到村头有很长的一段路,路的两边星罗棋布安置着灰墙农家房子,高高低低也就二十来户人家,小路弯弯曲曲,在路旁边有一条小溪。下雨时,溪水潺潺,夏天可以下去抓鱼,秋天可以钓虾,冬天小溪安静了,整个小山村时不时会披上一件雪白的衣裳,远处山顶上的松柏高高耸立,近处溪边的石头静卧着,小山村四季的景致分明。山中的树木枯荣,草虫鸟鸣,这些天然的景致,深深印入画家的童年的,家乡的山、水、海是画,自己就是在一幅动态的的山水画中几笔。

直到有一天,看到本家的一位叔叔放在桌子上写的楷书,还有旁边搁置的砚台,笔墨,惊呆了,想不到叔叔用黑色的墨水写出与书上一样美的字了。从此就对墨、对水、对笔、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不时到叔叔家,看他练字。

(右一、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

有一次,趁着叔叔离开的一会,自己偷偷爬上小矮凳,像模像样地写起来了。写得开心得意连作业也忘记做了,无意中一抬头,吓得从小矮凳上差点摔下来,叔叔来了也不知道,但见叔叔没有责怪,反而笑着看着。小林海却吓得一溜烟跑出叔叔家。

回到家的屋檐下,还气喘喘嘘嘘的,大姐姐看到他这个模样,连忙抱住他,拍拍背,问,咋了?9岁的林海看着大姐,只是摇头。没过几天,难得看到父亲在堂屋里。但见父亲沉重脸问:前几天,你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没有?你说!

林海想到了学校里同学们嘲笑的场景,林海在学校里,不小心说出,自己也会写毛笔字,而且与书上的字差不多好,使得同学们嘲笑他“吹牛”,吹牛的同学,自然没有人喜欢,林海觉得这件事也没有啥,因为他原本就是不大愿意与他们一起玩。就喜欢一个人拿着竹条,在草地上画些小动物,或是在墙角落下的石灰块在水泥场上画山的景色,有时候把手中的铅笔,拿成叔叔写字的模样,悬空比划着,同学们在后面悉悉索索指点,林海不予理睬。这不可能啊,他觉得这事也不是错事,难道那天在叔叔家,用了他的纸、笔?

这时候,屋外的亮光处,一个个大大的影子压过来,是叔叔。他笑着走过说:哥,小孩子喜欢写字,他写得不错,有天赋。你不要责备他,让他练字吧。

“不——行!我们家穷,哪有钱给他买这些玩意,这写字是玩,不是正事儿,得让他好好读书,学点正事!”父亲严厉地打断了叔叔的话。

林海明白了,原来自己在叔叔家偷偷写字的事情被父亲知道了。叔叔觉得我可以学,可是——

作为倪家的后代,倪林海偏偏喜欢上这没有多大用处的画画写字,让实在的农民父母有些失望。

(著名青年画家、古陶鉴定收藏家——倪林海先生)

林海因为父母的不允许,自也觉得这写字画画没有多大出息,所以不敢有多大的想法,只好认真上学,跟着两位姐姐上山割草,砍柴,或是跟着父母到田间干一些农话。但是每每上山,看到一片竹林、岩石山崖、树林中的小鸟,山涧溪水,在山顶回望村落,就是觉得很美,想画下来,用笔画出来。于是开始慢慢把零花钱攒下来,买纸,买画谱。

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实在觉得无聊,在课本的角角落落涂满了画。在自己的课本上涂鸦倒也没有啥,还忘乎所以涂鸦到作业本上了,不过小学里的老师们还是喜欢这位爱画画的学生的。

上初中的时候,遇到一位数学老师,年轻的女教师看到林海的画,让她的丈夫找了一位县里的绘画老师,叫薛老师。老师一看他的画,觉得有天分,但是很多地方不得要领,画的手法不对了,于是从头来过。后来在县里读高中,时常在图书馆、书店留恋。这段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看了大量名画家的作品,了解了中国的绘画史,也慢慢了解了世界绘画史。

(倪林海先生与江西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彭适凡老师)

山里长大的孩子,打小心中有山的伟岸。同时,象山县沿海,林海家与海也不远,海的辽阔、海的胸怀也时时撞击着未来画家的心胸,海风海水洗礼着。接受这传统教育与礼仪出来农家孩子,家乡的大自然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不断受到启发,不断得有绘画的欲望。

至此,这篇在网上总阅读量至少三百万以上的《文化学者郑燕兴携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探访阿育王寺》的文章原文结束。从上述文章看来,内容只不过是两个好友一起去宁波的阿育王寺游玩而已,除了简单介绍了一下阿育王寺的概况,再就是加入了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的几段学画经历,如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文章缘何在网上的阅读量迅速达到几百万以上呢?

据小编深入挖掘,了解到文中的文化学者郑燕兴并不是一般人物。

郑燕兴,笔名郑博觉,央视知名导演。2003年入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任导演,与师姐鲁豫并肩战斗一年有余,2004年入职中央电视台。2005年制作的《此情我待》获第七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电视类一等奖。 2008年制作的汶川特别节目《铿锵玫瑰》(专访失去十一位亲人的女民警蒋敏)获公安部最佳影片奖。2011年制作三集《宝藏人间》之《皇陵大案》。同年深入邙山深处采访制作《拆弹部队》(上下)在《讲述》播出。同年策划制作中宣部特别节目“讲述·文明中国”《盗·非道》《兄弟·裂变》《旷野·盟约》。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参与制作大型纪录片《西路军》。同年《军营又响驼铃声》特别节目之《退伍老兵的神秘礼物》。郑燕兴导演在央视制作播出的纪录片达上百部,成为央视导演队伍中的佼佼者。

同时,郑燕兴先生致力于国学、禅学文化传播,郑燕兴先生还是《百家网》联合创始人。工作之余,郑燕兴先生潜心研究《道德经》、《论语》、《金刚经》、《愣严经》,将儒释道文化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郑燕兴先生以弘扬国学、禅学文化为己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郑燕兴先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可小觑,一篇时事短评《莫让作秀辱”净土“》一夜之间阅读量近70多万;目前,郑燕兴先生正在与挚友一起筹建万福寺。

看到郑燕兴的以上资料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原来郑燕兴先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如此巨大,虽然原文标题中只是简单提到文化学者的身份,但难以掩盖郑燕兴先生本身的号召力。

除此之外,我还要邀请大家一起欣赏一篇关于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的介绍文章,阅读之后,我们也许会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原文:瓦缶雷鸣山水间——记画家倪林海

有一类文化人,身兼多重角色,画家、艺术馆馆主、收藏家等。但在不同角色转化中,能融会贯通,做出大气象的事情。下面要讲的画家倪林海,就是这样一位多元、多才的文化人。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

一、延艺堂堂主

盛夏的一天,我曾采访过的画家倪林海,在微信里留言,有事情与我商量。虽然我们不大互动,但有文字之交,我即刻回复:下班就过去。

倪林海是上海市朱家角古镇“延艺堂”的堂主。“延艺堂”是非官方的博物馆,它创建时的定位以及后续的运行,刚好与当地官方艺术馆形成互补。对于一个民族,文化是自身人文思想和习俗的根本载体,保护、传承和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传承和发展文化艺术是一代代文化人的辛勤之路。倪林海的“延艺堂”正是这样一步步走来,多年的日积月累,他的馆内收藏了陶瓷、石雕泥塑、竹木牙雕、宜兴紫砂、缂丝刺绣等数十类传统工艺美术品种。

我下班后,直接走到“延艺堂”。其坐落在古镇东南方位,旁边有两棵四百岁的雌雄银杏树守候着。堂分南北两块,有一条青石板路分割着。进入内便可以见到过道两旁柜子内摆放着龙泉青瓷、紫砂系列,地上安置着根雕的作品,墙上挂着唐卡,再往右拐,便是堂主——倪林海的作品展示厅。几幅泼墨作品不大,长长的立轴已装裱挂在墙壁上,裱工颇为讲究,皆为手工精裱。看画作,上面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浩广的想象空间,大泼墨,偶露一二峰,笔触雄浑笃厚,中段留有极大的留白,下面便是山石几颗,或孤舟一只,顿觉青山新雨后的一种空濛,浪迹天涯的一份悠远而苍茫的意境。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几幅作品一一欣赏来,空灵、渺远、犹如蓬莱仙境一般。构图简致格调素雅,时而在天际处点点几笔雁南飞,使得画面有明快之意。记得一次我把这几张作品拍成照片,在电脑屏幕上欣赏,无意中放大两到三倍,简笔、阔笔下山峰,演变成山脉连绵起伏,可见画家在传统画的线条运用是经长年的浸淫磨练,功力非同一般。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每一次走进“延艺堂”,凡尘中浮躁的心立马沉静下来。此时已是晚上六点,在古色古香的堂内,灯笼高挂在过道边,两旁的古缶,与倪先生的一些新画作默默迎接我,进入画室,他正点起香炉看资料。

谈话之中得知,他的一些画有的风格与江苏南通一位老画家尤无曲有神似,便约定一起去到南通去拜访。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于是,周日与他的同学三人一起驱车到南通市,到“光朗堂”去欣赏尤无曲画作。尤无曲从5岁开始习画到97岁过世,一直没有停过画笔。其艺术历程长达九十二年,这在绘画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笔墨水融的艺术观与艺术实践,是尤无曲对绘画的独特贡献。90岁后,无曲老人彻悟古法,造化通心源,总结了前人和自家关于用水的经验,第一次提出了“笔墨水融”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正是倪林海这么多年一直在实践的探索,他自己的画风也是追求如此,随手一泼,有意无意之间,空濛洁净如仙如幻。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二、古陶收藏家

其实说起倪先生,在周遭的人只是知晓他的山水画素简,图式新颖画意古朴。但凡在古玩圈里的都知晓他是一位在国内有影响的收藏家,名声已出上海的这块地盘之外,屡次接到各地大学的邀请作古陶学术交流。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

2013年收到南京艺术学院的邀请去演讲。2014年苏州大学去演讲一次。2015年西北大学也发出了邀请函,只因倪先生有事,不能成行。平常时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博物馆专业人士、艺术学院的教授学子登门交流。

我曾问倪先生:“你的年纪也不大,为何喜欢古陶呢?”收藏是一门很深的艺术,爱收藏的人,下学上达、海纳百川、博学儒雅,宁静闲适。古玩圈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有鉴古精准的商人,更有在古玩中吸取蒙养的学人,爱出入于文化历史的实物中,寻找文化的根源。倪先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一个混合体。

说起他的古陶,他的言语反而不多,似乎更在乎沉浸在古陶的韵味中。最多说的是他只是说:“喜欢”。其实大千世界,有许多事物摆在你的视野内、环境里、或梦想中,只有你自己觉得适合你自己的秉性、品位,可以延伸许多你值得关注的事物时,才会不由自主的去学习,研究甚至是收入囊中,慢慢形成了想与古人相通的意识。

说起倪先生收藏第一件古缶的场景。那是很普通的日子,他到朋友家玩,这位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家里有几件古玩,想与其一起分享他的所得。在欣赏这些古董的时候,他瞧见在朋友家的书桌下,搁着一件土不拉几的陶罐,安静躺在桌子底下,它的器形、纹饰让其眼前一亮,走过去屏住呼吸,轻轻小心地拿起,仔细端详,觉得朋友屋子里其他那些形状迥异,色彩图案丰富的瓷器,在他觉得难以入眼,却被眼前这件古朴的陶缶吸引了,说不清是古陶散发出的神秘气息对画家的感染,还是一种远古未了的情愫。便向朋友要了这件陶缶,每人的爱好趋向不同,相比之下朋友对其不大重视,所以放在角落里,便一口答应了承让。于是倪先生便抱回家,再仔细研究,才知道这件是一件战国时期印纹陶。

(中位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

印纹陶是汉以前中国南方普遍使用的—种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陶器。器形十分丰富,包括有鼎、釜、甗、豆、罐、盆、尊、缸、钵、碗、盂、杯等等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印纹陶最早发现于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西山背文化跑马岭遗址、福建昙石山文化下层及广东石峡文化下层均发现有印纹陶。商周时代,印纹陶得到较大的发展。印纹陶在南方产生的同时对北方中原制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战国时开始衰退,到东汉基本被原始青瓷代替。但实际上,印纹陶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换了某种形式出现,如江南地区最为普遍使用的酒罈,水缸等等,其使用的技术很多工序延续了印纹陶的做法。

几年来,倪先生陆陆续续收藏了古陶有上千件,也让他有了一些心得,他认为初玩瓷者,总是先被民国粉彩瓷上的桃花美女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更喜欢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沉着的那份清静。当藏家赏玩到宋青白瓷、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瓷,宋五大名窑单色釉(一般民间藏家几乎没有赏玩宋五大名窑完整器的可能)、唐白釉、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元明清青花的略显轻浮,而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更深沉。当藏家赏玩到汉代青釉及褐釉陶罐、陶钟、陶壶之后,领略汉代的大气,又会感觉到魏晋至宋朝的瓶、盘、碗、盏等器型比汉陶要小家子气。即汉代釉陶比魏晋至唐宋的瓷器更有气韵。当藏家赏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寺洼文化马鞍型红陶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汉釉陶上的釉水仅起护胎作用,陶器仅器型就具有艺术震撼力了。而彩陶上奇异的纹饰、图案、符号,又远远比汉釉陶神秘。即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比汉釉陶更具有幽深的历史感,更容易找到艺术的源头。所以,从陶瓷审美之立场出发,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观念:赏玩陶瓷器,赏玩到老窑瓷便高雅,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有境界。凡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他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而富豪们更钟情明清官窑的彩瓷。这种奇特的收藏文化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走进画家的工作室,就会发现他的那些博古架子上几乎都是上古的古陶。外形极为简约,朴实,又透着上古时代些许未解的神秘玄虚。他爱与这些古拙,没有一丝华丽,也不矫揉造作,不曾一丝张扬的远古时代的作品共处一室。从他喜爱这些收藏品里可以折射出的是一种境界,看淡人世,褪尽繁华,有着溯本回原的真趣。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对真趣的执着,得追溯倪先生从五六岁开始迷上画画后,由一位爱书法的本家叔叔逐渐引他入绘画领域,从芥子园画谱入门起。到如今不惑之年,一直没有放下画笔,虽然他未曾真正拜过一位老师,但是对古今名家的画作了解研究从来不曾中断,工作之余,自己在绘画之路上摸索。再加家中老母忽得重病,随之其老父亲得病离开人世等一连串家事变故,使他对生活、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加之平时对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专研,多年来也便积累下自己对人生的独到看法,如此上探远古陶石纹饰造型,下览宋、元、明、清诸家画迹,并专研透彻,力求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得而取其意、写其形、传其神。画风也从北宗画家画风转到了南宗文人画风,原本对古陶的器型、线条、图案的热爱,不由自主笔下将古陶美的潜意识融进了山水画中。

三、瓦缶雷鸣山水间

古人云:“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倪先生的画作中,云总是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时常以浓、淡泼墨,写意的泼墨,在大片的留白之间,甚至可以说有些超乎想象的大留白,再细看,觉得极有自然,给人以大气贯流、淋漓酣畅之感、夺人心魄之势,一斑窥全豹之意。在中国画里,留白是一门绝妙的艺术,看似简单,实是深奥。这留白不是你想留就可以留下的,而是非到了恰当好处的时候,非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地步,方可。这种源于古典山水的创境,充满浓重古意,然而图式却有不可思议的现代感。山水画的结构和位置经营看似不经意,但处处流露其传统笔墨造诣与人文精神。我们看八大山人的“白”,实际是宇宙的虚空。画家在创作作品中,一张宣纸就如宇宙,一笔下去,就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感。水墨画是带着哲学的气脉在里面。有了这份意识,自然画作上可以读解出隐逸情怀、淡泊内涵。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要求画家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修学过程。倪先生始终是带着一份大繁至简的心境,大智若愚的想法,倾注在山水画里,惜墨如金,意在笔先,落笔以回归自然、本真为首要,意境便有了典雅和气韵。这次南通拜访“光朗堂”,倪先生找到了知音。

(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先生作品)

      著名画家尤无曲在他的《笔墨水融——我的艺术观》里说:“目前就世界艺术的总体格局而言,中国画的地位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还需要中国艺术家的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画在今后的岁月里,随着国家的强盛,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画了解的加强,将为中国画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但不管将来中国画如何发展,有两点不能少,一是笔墨,二是人文精神。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人文精神是中国画的灵魂,因而讲究笔墨和人文精神是中国画永恒的课题。”

    “笔墨水融”不仅是画法与画理,内涵主要五个方面:笔、墨、水、融及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画艺术是有生命的。笔墨是骨肉,水血液,融是整体,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融洽画中各元素。这“四融”必须靠水的特殊作用与运用,才能融为一体,成为一件生机盎然、韵味无穷的作品。

     回看倪先生的作品,其笔、墨与水的交融手法,在尤无曲部分画作里也可以找到,但细细品味,如此传统的水墨中国画,其实也是现代的。一则它能让生在当代的人,一山、一亭、一舟、一树、一石找到自己熟悉的场景,似非而是。这画面还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中,只是进行了艺术处理,相比尤无曲先生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审美意识。二则关于唐宋以来,乃至元明清,中国画作为传统经典文化与民族个性审美的视觉载体,始终不衰,不断发新芽结新果。纵然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与创作观念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受到了一些冲击,也注入了新的探索性尝试,如“抽象水墨”、“观念水墨”、“实验水墨”、“都市水墨”等等,这些观念与形式的出现,也是中国画艺术本体生命的一种审美演化过程。倪先生观览了西方美术在当代的进化,也关注着国画领域出现的新事件新现象,结合上古遗物的审美取向,缓慢但是坚定从容的行走在自己认定的艺术道路上,虽是瓦缶轻击,却有共振雷鸣之象,假以时日定可为当下盛行奢靡浮华之弊的画坛注入一股清流。

     各位看官,观到此处,我相信大家理解了为什么这篇名为《文化学者郑燕兴携手著名青年画家倪林海探访阿育王寺》的文章,现如今在网上成为热点,《央视网》、《凤凰新闻》、《网易》、《青海热线》、《安徽热线》、《北京时间》、《长江网》、《赤峰广播电视台》、《新浪网》、《今日头条》、《手机百度》、《一点资讯》、《南京在线》、《九派新闻》、《奇虎网》等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转载,《北京时间》一家平台的阅读量迅速突破二十万,文章在网上总阅读量至少三百万以上的真正原因了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