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游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钟山景区南麓,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陵寝,由吕彦直设计(据说还有一段故事,感兴趣者可以查阅),于1926年开工,1932年竣工,主要建筑有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占地约2000亩。中山陵建筑风格继承中国传统陵墓样式,又糅合了西方建筑特色,给人以庄严肃穆,巍峨坚固之感。
迎面而来,第一个主要建筑便是牌坊,牌坊上书“博爱”二字。“博爱”两字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最爱题以赠送亲友部属的,原来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原意是关爱一切人。孙中山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博爱”二字也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走过碑亭,便是通往陵门的墓道,墓道笔直,有一点微微向上的坡度,意味着革命蒸蒸日上。墓道两侧松柏森森,庄严矗立,向中山先生表达着敬意,革命精神长青。
走过墓道,便是陵门。陵门正中有一道主门,两侧分别一道侧门,一般游客右进左出,中间正门只有三种情况可以启用,便是:生辰、祭日和台湾重要人员拜谒中山先生之时机。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上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出自谭延闿的手笔,字为颜体,遒劲有力。
紧接着就是一坡梯步,共八段292级,每段台阶之间都有一个平台。八段梯步,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八段梯步的坡度不一样,前面五段平缓,后面三段坡度增大。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意味着革命道路坎坷曲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意味着革命前途一片光明。292级台阶,据导游讲,代表着当时2.9万万中国人民(据我了解的知识,当时中国人民4万万,我猜想是导游误导了)。
走过象征着艰难崎岖革命道路的八级台阶便到了祭堂,这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位于陵墓的最高处。祭堂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高约30米,气势恢宏。祭堂的外墙全部采用花岗岩砌筑,寓意坚固和永恒。祭堂的正面有一对石狮子镇守,象征着威武和庄重。祭堂内设有纪念堂,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是人们缅怀先烈的地方。
最后,立于最高处的平台上,回望一下不断登顶之旅,静静的欣赏一下革命的光明前景,不断实现着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