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初中时候,老师布置半命题作文——xx的xx。鬼使神差的我写了很真实的一篇《爷爷的象棋》。那天晚上我在台灯下写了很久,里面的事都是真的,里面的感情也是真的。一篇周记写了三面半,差点刹不住车。后来老师在课堂上念过,班上片刻的安静让我觉得或许当时真的有写进大家心里。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再没有写过有关家人的文章。这种题材不太好写,作为应试作文来说已经烂大街了,很难写出新意来。那些细碎平实的温暖也太过普通,很难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私下里更是回避,倒真不是有意这样,可能熟悉的人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是母亲节写的,想写写我妈。结尾处有彩蛋哦哈哈
我妈曾经对我说:“我的十几岁过得懵懵懂懂的,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发愁到哪个工厂上班。后来托你舅舅的帮忙才进了现在的单位。对那个年纪没有一点印象,好像稀里糊涂的我就老了,你也这么大了。”
有一件很乌龙的事情,外婆曾经看着我妈的照片没认出来。因为照片里还是我很小的时候,那会我妈留的发型用现在的审美来看简直是迷之短发。后来蓄长以后又烫卷,差别是挺大。我忍不住嘲笑她说你不会是外婆捡来的吧?为啥她连你以前长啥样都记不清楚了。我妈回答说:“因为你外婆带我带的少啊。我小时候大人天天忙着种地插秧。我差不多是你小舅带大的。”她那时的表情我描述不出来,其实成年人说出口的话都是一个语调,平静,不急不缓的样子。反倒是我如鲠在喉,忽然觉得有点心酸。
最近一次发生的事情就是前两天了,我把新买的戒指戴给妈妈看。其实我手型不太好看,大概胜在年轻,带上饰品总不会难看到哪里去。我妈说:“我年轻那会手比你好看多了,你舅妈可是羡慕的很,总说我这双手是不做事的手。可惜现在老了,手不好看了。”她把手伸出来,那时我才有机会好好端详。老实说妈妈的手纤细修长,原本真的应该是非常好看的一双手。大概人到中年,手上的肉都松弛了,显得皱皱巴巴的。总有那么些痕迹提醒你:第一,时间无情;第二,珍惜眼前人。这些事情都是些小事,甚至没什么情节,但是写的时候心情很复杂。
我们这一代人,很容易对同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容易对异性就说出我多么多么喜欢你,我想和你在一起这种诸如此类的。但是在亲人面前,要给自己做各种心理建设,要鼓起自己积攒了很久的勇气,也不一定能说出口一言片语那些看起来很温情的话。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不太习惯对妈妈说我在学校和同学相处的很好很开心,或者我因为一些事情受了什么委屈之类的话。当然她们也没问过这些,我就在想是因为他们把孩子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生活看的比一切都重要;还是父母跟我一样,内心潜台词多的大概能跑过一个电影的字幕,但是依旧很羞耻于向家人敞开心扉的聊聊天,或者向她们表达出我的关心。我对朋友在微信上发过很多次晚安,但是这两个字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过。
我觉得长大让我很不能接受的一点就是要眼看着家人一天天变老。小时候觉得他们无所不能,自己想要的一切都会无偿的给我。现在知道不是这样,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要靠自己争取,但是即使这样,内心依旧觉得有个依靠。或许有时候存在本身便大过一切意义。
很久以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林少华教授写的《人生从此孤独》。他说:“不到两年时间里,我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父亲。父母的去世让我忽然明白,多少年来我之所以不知道孤独,是因为父母在,年老的父母就像远方天际的那缕夕晖陪伴和温暖着自己。抑或,自己如同一只风筝,即使飞得再高,线也牵在父母手里。如今父母走了,我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孤独地飞在没有夕晖的高空,飞向苍茫的天际……说起来,父母在青岛住过两年。那时母亲的记忆力已经很不好了,一次外出两人都忘带钥匙进不了门,母亲却清楚记得我的电话号码,得以请邻居代打电话找我拿钥匙过来。事后问起,母亲说:“那怎么能忘呢?一辈子都忘不了!世界上还会有一个人纯粹因为爱而一辈子记得我的电话号码吗?人生从此孤独。”
父母人到中年,压力愈大,也到了每年必须定期体检的年纪;爷爷奶奶即便身体硬朗,也是比以往更加频繁的出入医院。想到无法避免的,家人会先离自己而去,世界上再没有不计回报为爱付出的血缘至亲。从此以后那些长夜里的孤独脆弱也再无人可依。而自己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没有来得及为他们做的事就如恒河沙数。这样的遗憾愧疚,大概足以让自己耿耿于怀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