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修摘录:请摘录你喜欢的句子。
1、我们不是毁于所讨厌和恐惧的事物,而是毁于所着迷和热爱的事物。他认为图像取代文字,肤浅也就取代了深刻;碎片取代整体,被动也就取代了主动。
2、缺乏经典阅读和与巨人的深度对话,必然导致精神侏儒化和封闭化。
3、因听不到声音,诗人哀伤,于是有了哀歌;因听到声音,诗人赞美,于是有了颂歌。
4、现实是残缺的、破碎的,但审美和盼望可以把人带进美丽而庄严的境界………而盼望是更高真相的回归,是对人类所有古老文明渴望另一个世界的尊重,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渴望永恒的尊重。
5、于是,美就发生在从世界向境界转变的霎那。美不再是美,而是真理的显露。
6、我们不是越来越知,而是越来越无知。我们不会被我们的知识打败,而是被我们的无知淹没。无知是一种限制。我们在无知的网中,却自以为终将无所不知。
7、选择的焦虑和怕烦的天性,都会使人趋向不加思索的便捷方式,而便捷则往往是通向被控制和程序化的按钮。
日修感悟:请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灵魂的觉醒》
生活貌似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像被上了发条的机器,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轨迹。
在生存的迷途里,我们悄然为生活覆上隐形的面具;于生命的茫然中,又缓缓为它蒙上朦胧的面纱。
在理所当然的需求面前,总是表现得那么真实;在那深夜的黑暗中,对光的渴慕又是那么的迫切与裸露。
曾以为,摘取那绚丽的彼岸花,便是生命饱足的根本;哪知,它是一个诱人沉沦的幻影,也是一个能悄然攫取灵魂的倒钩。
在人所能思及、所能触及的万千路径中都未曾找到灵魂的栖息地。
我想,灵魂或许本非此岸世界的造物,而是彼岸世界的最终归途。
恰恰是对那彼岸世界的无尽遥想,成就了此岸现实里一剂诗意的慰藉。
这难道是虚无缥缈童话传说吗?
不,是童话的浪漫,揭露了人性对至善至美的深度渴望;是童话的剧情,反射了人性对永恒无声的憧憬。
在“已知”的边界外,是“无知”的海洋,由此生出迷茫;在“无知”的深谷里,却嵌着“已知”的碎片,由此滋长焦虑……所以……
出于已知的无知产生了迷茫,
出于无知的已知生出了焦虑。
历史给人的教训,就是人从来不吸取历史的教训。尽管历史在反复的低语,也未曾唤醒迷途的浪子。我们往往并非倾覆于所憎恶恐惧的深渊,却常常沉沦于所着迷热爱的事物之中。
路的尽头,并非是豁然开朗的柳暗花明,唯有在觉悟的转瞬即逝中方能遇见绝处逢生的新芽。
就像露珠折射阳光那样,忽然看清自己踩过的泥沼里也埋着星星点点的光。
就像迷路时抬头发现树缝里的月亮,虽不知路在哪,但至少知道自己被某种温柔托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