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若韩大将军知道我读了他的传记后,脑中蹦出是这样一句,估计他灵魂转世也要追我二里地痛揍我一顿吧。
在这样的一个草暧风熏杏花微雨的季节,原本该感慨一下像“绿杨芳草长亭路,花底离愁三月雨”的聚散悲欢,或聊一聊“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的风月往事,可是,史记已被我看到尾声,三千年的历史里,故事结局都已注定,无数代的所有人都会死去,但有二个人的结局让我难以忘记,一个是项羽,为其深深遗憾;一个韩信,很是替其不值。所以,看到淮阴候列传时,放了好长时间都不想去翻看。
02
韩信死在长乐宫,死在吕雉手里。
韩信估计到死都不会相信,他一代战神,没战死在沙场,没牺牲在敌人剑下,竟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
我个人觉得,吕氏是替他丈夫在背锅。
确实让人下了不手,对于一个开国元老,一个开朝三杰来说,老刘他若还有一丝人性的来说,他自己是下不了手的,但不对韩信下手,他会日夜不安的。 他曾在云梦已路演过一次,当时已经把韩信绑在车内了,估计还是过不了内心那关,最后还是把韩信给放了,但那根长在心中剌,不拔掉势必是不能的。
说到底,是因为韩信不是他的嫡系部队,不像萧何陈平他们,曾在一起胡作非为过,知根知底;更是因为韩信太能干,太能打架,在那个时代,没人能打得过韩大将军,点兵百万真不是吹的,大半个大汉江山都是韩先生给帮着打下的。
03
韩信起于布衣。
人生的早期处于漂流状态,连他母亲去世他都无力为期下葬,在那样的一个杀伐不断,冲突混乱的年代,能活下来,于贫民来说,算是上苍的一种恩赐。
若要改变命运,在那个时候,好像也只能从军,当项家部队经过他家乡的时候,他加入了革命的洪流,那时大家的认知还比较一致:苦秦已久,干掉秦家王朝,活命下去才有酒有肉吃。
但项家对韩信并不太认可,从项梁到项羽,韩信也就混到个侍从的身份,估计与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太大差异,他转身去了另一个创业团队,刘邦创业团。
在刘邦创业团之初,他职业生涯不但没有受到提升,差点把小命都搭进去了。
史书说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但那只是职业生涯过程的一个转折点,若韩信本身是块能发光的金子,我想,他此早会闪瞎别人的眼。
但小命就不同的,只有一次,救他于斩刀之下的,是滕公。
当时的情况,韩信被连坐,所有连坐的人都被斩了,论到韩信的头要斩了,他仰起头,对滕公说,汉王难道不想要统一天下吧,为什么要斩杀壮士?
其实,能够有胆说这句话的人,估计也不少,但是什么让滕公下令放下屠刀,是因为韩信的仪表。
他仪表堂堂,有个人想法,又敢于表达,滕公与他交谈后,发现他确实是个有思想,是个人才,才放了他,并向汉王刘邦推荐了他,但刘邦没觉得他有啥特殊才能,也就那样了,才有史书有精彩的剧情:萧何夜追韩信。
04
在差不多同时代的人中,有一位人士也是被人从斩刀下救下来的,然,此人的命运与韩候爷的命运差异甚大。
他们共同点,都是因为长得帅,长得好,让人不忍杀之。
可见,从古至今人类没有多大的变化,长得好的男人与女人都会让人多看再多看再多看看。也是,连树上小鸟求偶都喜欢长得好看的,况且人类这种自谓的高等生灵。
那位就是因长得太好,连路人都不忍看他死的人,叫张苍。
张先生属于秦的官员,护秦的人士,带人打过刘邦,没有打过刘邦,最后被刘邦要当着罪犯处理,杀头。正要杀头之际,被一位叫王陵的人看到了,觉得张苍长得太好了,杀掉可惜,就从刘邦手中救下来。
活下来的张先生创下奇迹,历经三代皇帝,刘邦及刘邦的儿子们,在丞相这个位子坐了十五年之久,活到一百多岁,后室的妻妾数以百计。
张苍一直敬王陵为救命恩人,王活着的时候像父母样的孝敬,王死后,还供奉着牌位。
张苍他是文人,精通天文历法,他在乱世里能屈能伸,通晓人性,命至百年,家财万贯,妻妾成群,成就了一个男人的终极梦想。
并不是说韩不是个不报恩的人,他是一武将,他是一个君子,有大才,贤能,清高,自傲,有自己做人的底线与原则。这样的人,放在现在,在太平世间,他是一个做好朋友终极模板,但韩身处于创业刚成功的模式里,有不同的派系,有权力倾扎,有他自身出生的局限。
05
他内心起伏的初源是因刘邦一次次的不信任,从最初当他空气,到他成气候时刘邦晨驰夺印,再到他要齐地封王,再后来上演云梦被擒,终于在他和刘邦之间的濠沟被时间和事件冲涮成了广阔的江面。
他感叹,他最后竟在论为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了? 樊哙倒不是什么坏人,他是刘邦的嫡系创业队伍,刘邦的死忠粉,他还有一个身份,刘邦的连襟,只一个有力无谋的糟汉子而已。
有才能的人最怕的毛病就是清高,他没有逃过上苍这个算法,再遭遇刘邦一次次的审疑,小溪最后成了洪流,一发不可收搭,走上了反判的小路上。
连太史公也为其感叹:韩信于汉朝的功绩能够与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提并论了,若他没有图谋造反的话。
我,一个后世的女子,其实,有点怀疑历史安在他头上的图谋造反的名头,虽然他与刘邦有着无可抹掉的代沟,但也只是意难平,山高皇帝远,他好好做他的太平候爷王爷,有什么一定去挑起战乱,据山为王,重演着无意义的历史轨迹?
他是一个有报恩的人,也就是因为报恩,才有了他一次次拒绝他人的游说,因为他觉得要感谢汉王对他“载于其车衣于其衣食于其食”之恩。
若一个人真要反判另一个人,是不会去那个人的大本营,最后落在一个女人手里,发出最后的感叹:我真后悔没有采用蒯通的计谋,最后竟然被女子小人欺骗!?
06
蒯通的计谋是这样的。
蒯通说,韩大将军,现在刘、项二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中。您辅助汉王,汉王就会胜利;您辅助楚王,楚王就会取得胜利。
您谋略出众,世间少有;您现在拥有震慑君主的威势,立下无法封赏的功勋,如果这个时候归附楚的话,楚国人一定不信任您;如果归附于汉的话,汉人一定会感动震惊和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勋和声威,又能到哪里去呢?
我愿意竭尽我所能,为您敬献愚钝的计策,只是担心您不肯采纳。如果您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有利,能够同时存在,您和刘、项三分天下,呈现鼎足之势!
……
最后,韩信不忍心背叛汉王,同时又自认为自己功勋如此卓著,汉王是不会夺去自己齐国的,他谢绝了蒯通的好意。
蒯通后来只能装疯卖傻去做了巫师。
07
我有时候在设想,若韩信当时采用蒯通计谋,天下会是什么样的?
也许,三国演义提前上演,一系列的动作片开始,谈判,战争,计谋,名将辈出,英雄更叠,杀伐不断,苦得只是草根百姓,烽火三月里,不会有桃杏争艳,只有家书难寄……
韩大将军为什么没有采纳蒯先生的计谋,也许他自己出生在战乱年代,看够了白骨与流离失所,希望江山统一,家国平安,百姓安居……
从他后来发达对贫时助他的陌生人欺他的乡人中可以看出,内心算是善良男子一枚。
好吧,这算是千年之后的女子对于一位帅气有多才的男人美好的寄愿,如他当年于汉王寄愿一样。
愿这美好的三月暮,不再是雨横风暴,而是事事顺遂,岁月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