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天比一天近了。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就要准备过年的肉食 ,这些肉食称为“年肉”。
这是一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
猪肉,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是春节期间家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对于杀年猪,小时候的记忆非常深刻。留在脑子里的画面,既美好又残忍。那时候村里过年时总会杀猪,场面非常热闹,老老少少围着看,像看西洋景。
记忆最深刻的是猪被脱光毛之后,吹上气儿,变得白白胖胖的、干干净净的,真是非常好看。
这应该是猪这一辈子洗得最干净的一次澡了吧?
小时候在农村,家里比较穷,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次猪肉。父亲是公家人,虽然每个月都领工资,但是母亲也不舍得花。但是过年就不一样了,母亲会把攥在手里不舍得花的积蓄,拿出来一部分,买上一些猪肉,炖上一大地锅热气腾腾的年肉。
看着猪肉在大锅里翻滚,闻着飘出来的肉香,把我们都馋的哟,围着锅台转了一圈又一圈,看了一遍又一遍,口水咽下一口又一口。
大人们笑我们没出息,把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往外赶。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去烧火了。
当然烧火只是一个借口。
关键能借着烧火之便,明正言顺地看着煮肉、闻着肉香。
只是,年肉煮好之后都会收起来,是不准当天吃的,要留着大年三十晚上、大年初一中午,以及过年之后的待客之用。
虽然吃不上猪肉,但是看看煮肉,闻闻肉香,也觉得非常开心,对过年充满了热切的期待。
孟子曰: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在农业主导的古代,杀年猪,炖大肉,这都是富裕人家才能做到的。
能吃上肉,是一种生活的奢侈。
当然,也是所有贫寒人家对过年的美好向往。
因此,这个习俗就显得特别珍贵。
现在日子过好了,猪肉已成为寻常之物。不是说能否吃得起,而是怕吃得营养过剩的问题了。
为了节日应景,我特意到超市去买了一大块猪里脊肉、两个猪蹄儿。
里脊肉给搅成了肉馅,猪蹄给切成了小块。
猪肉新鲜,品相好,服务更是超赞。
我一再对服务员表示感谢。
服务员满脸笑容,真有喜气洋洋的过年劲儿。
有一个专柜,摆放着湘西来的据说养了两年的大公鸡。
济南和湘西是对口帮扶地区。
咱是济南人,也要为扶贫尽一点力。
果断入手一只两年的大公鸡,尽管家里冰箱还冻着两只笨公鸡。
服务员又热心地给切成了鸡块。
当然,我又感谢一番,说了些年话。
真是不虚此行啊!
伴随着年肉这个由头,又买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年货。
把车开到院子里,往下卸货的时候,一对邻居夫妇牵着他们的金毛狗溜弯路过。
他们说,买这么多,吃得下吗?
我说,过年了,不管能否吃得下,也要准备得丰盛些。
顺便邀请他们,年后方便的时候到我家来喝茶呀。
他们家的金毛和我家的杰克隔空对叫了一番,也是表示新春的祝福吧。
晚上,炖了一锅鸡汤,熬了一锅猪蹄儿。
看着锅里热气腾腾的年肉,祝愿来年的日子也能如此蒸蒸日上、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