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香积寺东路,去年和老婆去的时候,我俩见到的是一条断头路,还有一条断头河,一派荒凉颓废景像。今年我独自二次再去,路况已有极大改善,河虽仍废着,但景像已不再荒凉,有了工地热腾腾的气象。
我中途折返,便是忽然见到了香栖天第新楼盘,已然成规模占据了此方。想赶着回家告知老婆,约她隔日三次再来,因看楼盘是她的最爱,她肯定会感兴趣。
在三趟尚未成行前,我想先将头趟之后所写的內容,安在此处:
——一又是一个周三,起床时八点整。说好了俩人要一起出发,老婆竟然改变了主意,不想随我去了。我知道,是她对什么城中村改造不感兴趣。
我只好单枪匹驴,仍由南大门出小区,先去附近农货市场买了付烧饼油条,边吃边骑,很快又来到香积寺东与长浜路十字路口。
右转的路我前天绕过,正前方的路我昨天去过,今天自然当左转沿长浜路北上。不过在拐车把前,我先得补充一个信息,这是我才得到的一个信息,原草庵村东侧,也就是长浜路右拐再过去一点的地方,原白田畈处,将规划建造一所大型养老机构,这对上了年纪的我们老俩口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下城区北部这片区域,其实早早从2010年开始,居住于这一带的原住民,就已经不淡定了,心中波澜起伏,人人都在期盼。
那年,杭州制氧机集团除遗存了几幢老厂房,整体迁往临安。腾笼换鸟,开始启动建设“城市之星”国际旅游综合体——正式与美国百老汇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签约,共同打造杭州最具国际化潮流特色的戏剧艺术中心和城市文化新地标。
与“城市之星”一路之隔的杭州文晖街道草庵村,却还是城中村的旧面貌。但改变已然到来。三年半前的10月,下城区召开了三村连片改造动员大会,吹响了长木、草庵、沈家三村“城中村改造”的进军号。
翻开杭州地图,下城区位于主城区中心区域,可以说是杭州的心脏地带。而长木、草庵、沈家3个已撤村建居的社区,又正好位于下城区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那是得天独厚。
那我就不明白了,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距武林门市中心也只有三四公里远,怎么长期以来,杭州市却任由大量的陈旧的落后的城中村"洼地"存在,而迟迟不考虑要改变其面貌,使杭城蒙羞?
我想,主要应该还是缺钱的原故吧?伤筋动骨的旧城改造,要彻底大搬家大拆迁,没有亿万的资金根本想都别想。
这主要应归功于前十多年房地产业的崛起和改革大发展,政府靠征地扩地造房售房,终于腰包鼓起,变得财大气粗。有了大财力做后盾,什么事不敢想?什么事不敢做?且敢想敢干了又能得到更大的实惠,同时也让老百姓,从中分得更多的改革红利。
听听,自2016年始,下城区政府终于下大决心了,要啃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填平这一大片的"洼地"。提出了一句嘹亮又豪迈的口号:“一年见分晓,五年出成效,十年新地标。”
经历了三年半日夜奋战,这个曾经杂乱无章的半城半乡区域,随着城中村的整体拆除,终于成了我眼面前现在这个样子。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商务生活圈,将在未来十年内逐渐显现。一支点晴之笔,要凤凰涅槃,要华丽地转身了。
只是这身子不可能一步转到位,文创、商贸、金融、健康、信息这五大主导产业,具体到6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还有提升改造医院,建造养老院,改造地面纵横路网、水道、绿化带,大量安置用房,配套商贸点、公用服务设施,等等等等,都需要时间。
转身虽慢,不会象川剧变脸般快,却能似一幅中国山水画,画轴渐展,变化多端,朦胧中愈呈开朗,终显下城全域,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商务生活圈,一幅完完整整的美丽版图。
但尽管这里变化多端,但道路和水道的变化,才是一切变化中首当其冲,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
下面,请大家随我左拐,先去看看今年的重点工程,长浜路主干道、费家塘路主干道,还有夹在两道中间的沈家河河道,是如何在整治的,走吧。——一
上述文字是写于九个月前的,但我下面所写内容,却是九个月之后我所看到的新的变化。
先谈谈从十字路口到德胜高架桥下这段路,两侧工地里的变化。
我今天是特意吃饱了肚子出的家门,就没必要再去农贸市场买大饼油条充饥。
到了十字路口,还依上次路线,沿长浜路南行,想去看看老婆说得什么大商厦,还有道听途说来的那个大型养老机构,到底成型没有。
结果一眼望去,路两侧所见,依然是长长的工地围墙,还有停泊着十余辆装卸式重型大货车,哪有高楼大厦的影子。
我心想骑到工地门口部位,便能望见里面情景,结果有些失望,西围墙一直围到了高架桥下,根本难窥里面的全貌,不过看那样子,草庵村的故土,那地底下的土地佬,是个守旧的老顽固,怎么想在他头顶破土动工,展开就那么的慢吞吞呢?
骑到德胜高架桥下,原先尚未通车的长浜南路现在已可通行了,穿过去直行,即可进入原杭氧地块。但我今天不打算过去,而是调转方向,和上次那样沿长浜路北上。
此时右手边的工地,也还是被围在墙内,但有几处地方,可以容我拍到里面情景,想知相比于去年,又有了哪些变化,请等待第十二节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