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闲来无事,又重温了一遍陕西已故导演吴天明的电影《百鸟朝凤》。
影片讲述的是李岷城与陶泽如饰演的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演员们在黄土高原嶙峋沟壑之上拍戏,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山路、塬坡、院落、古井和麦场等情景真实生动。
关注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是影片的外景地在我的家乡陕西渭南合阳坊镇灵泉村,该村位于合阳县城以东15公里处,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57户,1900人,是国家传统村落,生态文明村,影视剧《白鹿原》、《百鸟朝凤》、《上门女婿》、《盗墓》等都曾在此选景拍摄。
坊镇灵泉村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有老式的民居,有忠实的黄狗,建筑物都很有陕西特色元素。
不过,今天我想聊的,是影片中的一种乐器——唢呐。在黄土高原生活过的人从小对于唢呐肯定不陌生,直到现在,村里每逢谁家有丧事的时候,都会请一班乐队来,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唢呐手。
电影中的乐曲《百鸟朝凤》原名“十样景”,在众多唢呐曲中,它最具代表性,将唢呐的表现力演绎到了一种极致。《百鸟朝凤》的乐曲声中有莺歌燕舞,有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从中,你能听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感受到活泼、粗犷的生活气息。
唢呐一出,谁与争锋?在一个民族管弦乐团里,只要有一个唢呐,那大家的耳朵里就只有唢呐独奏了。琴房里只要四面八方有一个唢呐,什么钢琴、声乐、小提琴,别练了!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因为唢呐的音色极为突出,声音穿透力极强,它一响起来,能与整只乐队抗衡!一只唢呐就能与整只乐队抗衡!注意是整只乐队!
如假设演奏一个乐曲,唢呐作为配奏,那么在听众的脑海里可能感受到到的就是一头肥壮的猪窝在一群瘦弱的鸡群里面。格格不入,却又占据大半壁江山。
又想起来我一参加过艺术特长生选拔的同学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那个时候她们艺术生要单独先拉去进行一次艺考,省里的学生全聚在一起。我同学学小提琴的,当时分类分的不太细,乐器全都一起考,然后就是持各种乐器的同学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备考。
民乐乐器在前面坐,西洋乐器在后面坐,当时全场都在调音,真的特别吵。她左边一个大提琴右边一个圆号,前面一片长笛,隐隐约约还有前面民乐拉二胡的声音,根本就听不清自己的乐器准不准,就非常烦躁。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巨响打破了宁静。
她描述的真的非常震撼,一声唢呐穿透教室,硬是压过了一教室所有乐器的总和,把她从备考教室吹到了头七的灵堂,随着唢呐调音试音开始,世界都变得单调而寂寞起来,随着大脑的一阵震颤,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因此,唢呐一般都是独奏或作为主奏,是不可能当配角的。毕竟,它一响起来,就没乐队什么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