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题解】
此章孔子阐述了为政者如何实践仁的思想,道出了中国人做人的理想人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具有丰富的内涵,故孔子每次对仁的回答也不尽相同。冉雍曾被孔子称为“可使南面”,具备优异的政治才能,所以孔子从齐家治国的方面来对他讲仁。与人交往要存敬守礼,治理百姓要像承担重大祭祀一般庄重、严肃,凡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自己大公无私自然在邦在家无怨。
【注释】
①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②家:卿大夫的封地。
【译文】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好像去见贵宾,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之家做事也无抱怨。”
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我的感想//
现在最想表达的是这个“怨”字。对外在不怨,对自己也不怨。
做错了说的不对了,看到这些状况就是对自己的觉知,这是可喜可贺的,有了觉知,允许自己接纳自己,不怨自己,不责备自己,努力继续学习继续进步。
“见贤思齐”要先见到“贤”,承认他贤的同时不抱怨自己的不够贤,接下来的是思齐,是怎样“齐”。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