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违背我父母的命令,和我老公私下结婚领证生娃前,我一直是父母倾心打造的,让他们骄傲,到处炫耀的那个乖乖女、懂事的孩子、人见人爱的好学生。我被父母规训,被老师规训,被社会规训,我被驯化的如此听话,如此好相处,如此讨人喜欢。我信奉家长、师长、领导、权威、科学真理,但是我唯独不相信自己的内心,我甚至不知道我有内心。
但是我知道哪里不对劲,因为我从来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我的一切行为准则就是让别人满意开心;我总是充满了不被爱、不被接纳的恐惧,充满了对失败和错误的焦虑;和任何人(我老公除外)对话或相处,我总会感觉到巨大的疲惫,盼着对方赶紧结束对话。2018年,当我整合了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我自以为找到了适合我的事业,果断离职开始创业,热情满满,干劲十足!我笃信一定能做到让我的客户满意,因为我一直擅长做的就是让别人满意。
2019年,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做,都不能让一个客户满意。即使是我连着一周不眠不休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我还是没让对方满意。只是我再也没法那样不要命地努力了,我的身体里无法装得下再多一点点的身体疼痛和精神痛苦了:所有我信奉的、所有的付出、我所有的价值都在那一刻崩塌。我不断地回到小时候我妈对我的吼骂和拳打脚踢的回忆里,我持续地一遍遍地经验着被抛弃的恐惧,对做错事情的害怕和担忧。我妈虽远在千里之外,但是她一直生活在我的大脑里,监视着我,控制着我,就等着我犯了错误,随时跳出来将我侮辱、打骂一顿。
巨大的痛苦,让我蜷在床上,拉着窗帘,就这样过了不知道有多少天,直到一个问题冒到我的脑海里:“我是谁?”我惊讶地发现,我居然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我的中文名是XXXX,我爸妈是XXXX,我是学习成绩佼佼者,国内985、211、双一流大学毕业,国外研究生学历和工作经历......没有了。我是谁?我陷入了一种恐惧——对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恐惧。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
带着好奇,我跳下床,去寻找答案,也想寻找一个治愈我精神痛苦的良药。
用心理学术语,我的心理疾病叫做讨好型人格。我一直在寻找解救自己的方法,我翻心理学书,读哲学,练习正念,尝试禅修,拜读佛道学,心理咨询,只是五年来未曾有很大的进展。我从正念练习中经验到了越来越多的生命的愉悦,我也能讲出一大堆理论,研究和实验,但是我依旧是小心翼翼和每个人打交道,看着每一个人的眼色活着,甚至是菜市场的商贩、快递员、服务员、出租车司机。我痛恨自己的懦弱,我渴望每个人对我的认可,即使我明知道他们这些人都不重要。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拒绝出门,我拒绝和任何外人打交道,更是躲着我妈,一度想删除我妈微信。
直到最近偶然在一个书架上拿起来《王阳明传》——我知道这本书,只是一直担心是那种枯燥的历史叙事,就从未买过。那天就是好奇,想打开看看。殊不知,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了。作者的写作叙事手法和当年明月真是如出一辙,故事如此生动鲜活,吸引着我一直读下去。只是我从未想过,“心学”会如此震撼我的内心,解开了禅修佛学带给我的迷茫,开启了让我这凡夫俗子一生受用的智慧大门。
“心即理,何须外求”。原来不是我病的太重而一直找不到良药,是那良药一直在我的内心,不在外!那味药名叫“致良知”。
良知知道善恶是非,拥有无尽的智慧和天理,而且每个人生来有良知。只是良知如明镜,在我们的成长中被蒙上灰尘,我们无法看到它。当我扫佛着笼罩着在我的良知上的一层层灰尘云雾——恐惧、愤怒、名利、习性、偏见,我的内心感受到了安全和力量。我看到我的良知,它一直在指引着我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一直违背着自己的良心在做着迎合他人或者别人让我做的事情。“乡愿,德之贼也”,我的“老好人”行为果然是败坏道德啊——背叛真实的内心,用虚假去对待他人。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答案“致良知”,让我豁然开朗,我感觉到了讨好型人格多年对我的束缚在松动。我不再不假思索地回应任何人:“好的,没问题”、“你说咋就咋,我没意见”、“我同意”、“可以啊”,“都行”、“是的、是的、是的......”,我会先问自己的良知:“这是我真心想要的吗?我这样做是诚实的行为吗?”我的行为一定是符合我的良知,而良知一定是在指引我的行为。每次只有在知行合一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内心如深海般的平静。一旦我的内心有了波动,我就知道这是良知在传递信息给我——我的知行“拧巴”了,不“一”了。
只是,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需要一生去践行耗费。对我们“致良知”阻碍最大的就是我们愿不愿意,并且付诸实践去扫佛良知明镜上附着多年的灰尘,甚至是锈迹,去看到自己的良知。但是我知道这是值得我们一生去做的,因为任何知识和道理,只有从自己的心里生长出来,自得于心的,才是适合我的,也是最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