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合院与风水
发表时间:2016-03-15 来源:北京晨报
庭院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历史至少已有三千多年,老北京四合院是其发展的最高峰。
古人为何要采取围合的建筑形式?各方意见尚不统一,综合起来,不外乎三种说法:其一,为了安全考虑。其二,古代文化重心在北方,而北方风沙较大,实测表明,当围墙高于两米时,5米/秒的风在四合院中会降为1.2米/秒,适宜人们生活。其三,古代文化对儿童要求严格,使其第一个反抗期不得不在压抑中度过,致心理无法突破“肛门期”,表现为过分恐惧、自我节制力不足等,成人后,他们会沉迷于四合院提供的、相对自由的小空间中。
老北京四合院源于元朝,元末熊梦祥《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音巷)通。”“衖通”,即胡同。在今北二环路,曾考古发现大型四合院,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
老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包含了强烈的儒家文化色彩,有严格的尊卑秩序,即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要求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主客分明。
比如用垂花门分割内外,垂花门内置水火棍,非请自入,打死白打。
再比如东厢房较西厢房高一寸,因从正房看去,东厢房在左,左为尊,长子全家居住于此,厨房也多设在此,因“民以食为天”。西厢房则是次子全家,所谓“高一寸为山”,不能半点错乱。
令现代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老北京四合院对风水的严格遵守,凡不按风水原理布局,只能算杂院,不能称为四合院。其实,除了迷信因素外,风水中也包含了一定合理性元素。
比如老北京四合院讲究“坎宅巽门”,即门必须开在东南方(东南在八卦中属巽,是生气方,故称巽门),象征一帆风顺,而正房必须坐北朝南(在八卦中,坎为正北,故称为坎宅),在风水中属“水”,可以防火。但推敲起来,北京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风自西北来,阳光则自北往南照,如果房子坐南朝北,其冷可知。到了夏天,北京又以东南风为主,东南房无法受惠。所以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坎宅巽门”更近于一种避寒、避暑的举措。
再比如,老北京四合院的西南角为“煞位”,多安置厕所,用秽物来镇压它,但从实际生活的角度看,西南角离大门近,便于淘粪工操作,放在其他位置都不如放在这里,其实,老北京四合院对此讲究并不严格,鲁迅故居的厕所即在西北角。
还有所谓“气场”说,老北京在建四合院时要考虑门气、地气、衢气、峤气等,其实也并不神秘。门气即门不能开太大,否则会破坏“地气”,就是让隐私暴露;峤气就是墙与正屋合围不能太高,否则居住者如在井中;衢气指所临街道是否繁华,如过于吵闹,就要在建筑布局上加以考虑,避免受扰。气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往往被渲染得玄乎其玄,其实都是从生活具体需要出发,以方便生活为旨归。
传统风水学要求“藏风聚气”“环山抱水”,从老北京城大格局看,最合规矩,北方有连绵群山,东西亦有低岭,如“青龙”“白虎”环抱,内有大河与湖泊,宋代朱熹说:“冀都是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
老北京四合院基本模仿了北京城的风水格局,四面围墙如山,但自元代起,住户不得私自引水,清代新醇亲王府(今宋庆龄故居)内引后海水,也需得皇帝批准方可。为了“抱水”,老北京四合院中均放置荷花缸或鱼缸,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用来防火,这大概应该算是“不合理中的合理”吧。
至于四合院要求正房(坐北朝南)最高,东南最低,因“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虽属无稽之谈,但正房高,采光取暖就好,而正房住的多是老人,此举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亦可视为“不合理中的合理”。
风水是人类对现实的不准确概括,它扎根在实际需要中,只是在后来的演绎中偏离了实证的轨道,结果成为一套循环解释、自我证明的概念游戏,所以应取其根底,略其推论。(王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