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4·7)

【原书卷四·七】

副宪赵学斋先生提倡后学,爱才如命。掌教万松书院,识拔英俊少年,一时遂有《北史》张雕武之谤。不数年,所识拔者,云蒸霞起,如:吴云岩叶登南辈,皆作状元词翰浮言始息。有项春台秀才早卒,先生哭之云:“文章灵气归何处?师弟情缘结再生。”余在京师,《送王卿华归里》云:“风怀似我能怜我,客路逢君又别君。”先生读之,谓卿华曰:“此种人才,当铸黄金事之。”先生讳大鲸。

副宪,音fùxiàn,意思是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清·昭连《啸亭杂录·仲副宪》:“纯皇帝嘉其敢言,由御史立擢副宪,以旌其直。”

赵学斋,即赵大鲸(1686—1749),初字学川,后改字横山,别字学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曾提督江西、直隶学政,主云南、湖南、河南三省乡试。官左副都御史。归后主讲乾隆四十三年(1778)前后任敷文书院(原名万松书院)山长。提倡后学,爱才如命。苦心培育,因材施教,人才辈出。据《敷文书院志略》载,先生“识拔者如云蒸霞起”,他的学生吴云岩、叶登南等人皆为状元。工书法。陈星斋尝论清朝书法,首推何焯,次则姜宸英、赵大鲸。卒年六十四。

万松书院,即敷文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 由浙江右参政周木在宋报恩寺遗址上改建,位于杭州凤凰山北万松岭之上,故称万松书院。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因康熙赐额“浙水敷文”而改名“敷文书院”。

《北史》,二十四史之一,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到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共计233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北史》的很多史料印证和补充了《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不足,具有很大的价值。

张雕武,本名为张雕虎,亦名张雕。《北史·卷八一》作“张雕武”,序作“张雕”;《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四》作“张雕”,卷八后主纪补武平四年十月作“张雕虎”;《通志·卷一六·齐本纪》作“张雕虎”。《钱氏考异》卷三一、卷四〇都有说。其人本名“雕虎”、“雕”通用。《北齐书》和《北史》避唐讳或去“虎”字,或改“虎”作“武”。其作“雕虎”者后人所改。今人不辨其源流变化,多作“张雕武”。

张雕武(?—约564),南北朝时期中山北平(今满城)人。家世贫贱,少年英俊,好古学,精通五经,尤其精通《公羊》《谷梁》《左氏》三传。北魏末年,入权臣高欢府,给诸王子讲读史书。入北齐后,乾明初年(560),官至平原太守。武成帝高湛即位(561),因师徒情分又被封为泾州(今甘肃泾川)刺史,通直散骑常侍。后入宫成侍讲,升侍中加仪府奏度支事,武成帝常称其博士,而特诏允许奏事不趋(不趋:不用起身靠近皇帝)。屡进直言,指陈时弊。后因谏阻皇帝巡幸晋阳一事遭人诬陷处死。

张雕武之谤,指北史中的一段记载。《北史·卷八一·列传第六十九·儒林上》:“张雕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其兄兰武,仕尚书令史,微有资产。故护军长史王元则时为书生,停其宅。雕武少美貌,为元则所爱悦,故偏被教。因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

吴云岩,吴即鸿(1725—1763),字颉云,号云岩。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十七年(1752)任广西乡试主考官。次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年(1755)任湖南乡试主考官。旋授侍读学士。二十二年(1757)以翰林侍读出任广东学政。次年出任湖南学政。乾隆二十七年(1762),与钱大昕、王杰一起出任湖南乡试典试。二十八年(1763),吴鸿学政任差告竣回京,误食河鲀中毒身亡。卒时年仅38岁。朝野惜之。

叶藩(生卒年不详),字登南,号古渠。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补江西建昌知县,历任陕西蒲城、同官(今铜川)县知县,署乾州直隶州知州,广西太平府明江同知,广东廉州府、广西思恩府知府。性狷介,多治绩。去官后以授徒为生,屡为吴楚间书院院长。著《敦怡堂文稿》。原居杭城张卿子巷,建书斋名紫藤花馆。

附:清末民初·况周颐《眉庐丛话》:仁和叶登南,乾隆十六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补江西建昌令,居官口不言阿堵物,避俗如仇,人以为迂,而民甚安之。藩状貌臞瘠甚,趋府白事,在公所罕与人言,人常怪之。一日,值赀郎在坐,藩殊不耐,闭目坐久。同官问何为,闭目不答,微语曰:“痴人去否?”郎大恨,卒为所中,以微谴罢归。夫赀郎诚痴,亦复可人;赀郎而不痴,则益弗可耐耳。

词翰,音cí hàn,意思是诗文、辞章,亦指诗文与书法。《魏书·儒林传序》:“其馀涉猎典章,关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赏眷。”清·昭连《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成王所拟书,词翰并妙。”

浮言,音fú yán,指无根据的话,亦指浮华不实的言论;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表面的应酬话。《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清·王先谦《东华录·雍正九》:“夫身为言官,背公怀私,朋比结党,将造作并无实据之浮言,转相买属。”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九回:“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

项春台,清乾隆时秀才。无考。

王卿华(生卒年不详),字复旦。杭州人。举人。后因第二次会试落第而自缢身亡。袁枚好友。其父为巡视南城御史王文璇,乾隆元年(1736)在袁枚博学鸿词科报罢之后,曾与赵大鲸一同介绍袁枚到翰林院侍读学士嵇璜家坐馆,解决了袁枚在京的生活问题。

风怀,音fēng huái。释义:1、抱负,志向。《晋书·祖逖传赞》:“祖生烈烈,风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清·储秘书《甘州》词:“羡新诗似锦,风怀不减。”2、犹风情。指男女相爱的情怀。元·方回《瀛奎律髓·风怀类序》:“晏元献《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清·陆培《倦寻芳》词:“尘梦回首,未老风怀,抛落琐窗红豆。”

铸黄金事之,典故,黄金铸象,音 huáng jīn zhù xiàng。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国语·越语下》:“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元·陈基《垂虹桥》诗:“伯国黄金闻铸象,王门白玉想为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