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七
原文
副宪赵学斋先生提倡后学,爱才如命。掌教万松书院,识拔英俊少年,一时遂有《北史》张雕武之谤。不数年,所识拔者,云蒸霞起,如:吴云岩、叶登南辈,皆作状元词翰,浮言始息。有项春台秀才早卒,先生哭之云:“文章灵气归何处?师弟情缘结再生。”余在京师,《送王卿华归里》云:“风怀似我能怜我,客路逢君又别君。”先生读之,谓卿华曰:“此种人才,当铸黄金事之。”先生讳大鲸。
译注
左副都御史赵学斋先生提倡后天学习,爱惜人才如生命一样珍贵。掌管万松书院教学,辨识和提拔英俊少年,当时就有续编《北史》的作者张雕武诋毁。不过几年后,赵学斋辨识提拔的人,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如:吴云岩、叶登南等人,都做了状元并且诗词文章也不凡,不切实际的言论才得以止息。有个叫项春台秀才早早去世,赵学斋先生吊唁他:“文章灵气归何处?师弟情缘结再生。”意思:文章的灵气归去哪里?让老师和弟子结下的情缘能够再续。我在京城,写的《送王卿华归里》诗:“风怀似我能怜我,客路逢君又别君。”意思:志向像我一样能够怜惜我,他乡遇上知己的你又舍不得与你分别。赵学斋先生读了,对王卿华说:“这样的人才,应当当作黄金来铸造他。”先生名讳大鲸。
赵大鲸,字横山,号学斋,仁和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四十三年(1778)前后任敷文书院山长。先生提倡后学,爱才如命,是一位德高望重而又博古通今的学者。在掌教敷文书院期间,苦心培育,因材施教,培育了大量人才。据《敷文书院志略》载,先生“识拔者如云蒸霞起”,他的学生吴云岩、叶登南等人皆为状元。
张雕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雕武少美貌,为元则所爱悦,故偏被教。因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遍通《五经》,尤明《三传》。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辩。齐神武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说。乾明初,累迁平原太守,坐赃贿失官。武成即位,以旧恩,除通直散骑常侍。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雕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吴鸿(1725~1763),字颉云,号云岩。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