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不写就出局发起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一本书活动征文比赛。
对比赛之类的活动本来不感兴趣。已是与世无争的年岁。所以看到征文比赛,也没在意。
今天本是要到拉萨大昭寺与昨天认识的虔诚者帮他拍在大昭寺一天里磕三千个长头的视频。但昨夜失眠了,早上起床感冒,高原上的感冒不是小事,所以只好跟虔诚者道一声歉,留在酒店里老老实实喝水休息。
于是,闲来无事,又看到007战友写的一篇征文。也就写一写吧,聊当打发今天的时间。于是想起读过的《赏识教育》,想想,应该是对我人生影响最深的一本书。
儿子在我肚子里时无意中在书店买到一本《赏识教育》,是南京一位工厂技术员周弘教育他聋哑的女儿成长为一名大学生的感人故事。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一名教育家,把他教育女儿的心得体会写成《赏识教育》这本书。
也许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给我的体会太深,所以阅读这本书时对我触动很大。
父亲是解放后稀缺的中国知识分子。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的思想精髓也刻入父亲的骨髓里,父亲对俩个儿子费尽心血的教育,期待望子成龙,父亲的期望是俩个儿子走“科举之路”,读书考上名牌大学才算成才。父亲对女儿没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父亲在久病的母亲过世后不再需要我对家庭付出了,强迫我认同他罗织我大弟莫须要的所谓“不孝”罪名,以能够让父亲心安理得把家庭房产判给能对父亲阿谀奉承的小儿媳,我不肯认同时骂我的话。但最后俩儿子都没有实现父亲的期望。
虽然父亲教育儿子尽心尽责,呕心沥血,但那种居高临下式的、侮辱式的、强权控制式的教育方法,我做为旁观者,从小都听得备受精神折磨,心塞抑郁,恨不得早一点离家出走。而最后,父亲的俩儿子都没能按照父亲的设定“成才”。
所以,当我在儿子还在我肚子里时,有幸拜读《赏识教育》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感觉醍醐灌顶。
从儿子出生开始,我也就依样画葫芦地用在教育儿子身上。
爱是永恒的家庭教育的话题。我知道,父亲其实也很爱他的儿子,只是他的爱居高临下,把他自己看成永远的真理化身,用“爱”控制他的儿子按照他的意愿成长。这样的父母其实在现实里并不少见,中国式的居高临下的控制式的家庭教育,很多最后吃力不讨好,事与愿违。一如父亲,直到耄耋之年,还在愤懑儿子“不听话”。
从儿子出生,我相信儿子的人生应该是他自己的,我一直把他看成跟我是朋友的平等关系,教学相长。每个人有与生具来的天赋优势和弱势。我相信我应该做的是为儿子的天赋优势提供帮助,让他的优势得以发挥。对他的弱势不以“爱”的借口强求。
《赏识教育》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来自父母的鼓励、赞美是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好品德,好习惯养成的动力。对孩子别索取无度,期望过高,一点一滴的润物细无声的付出才能收获孩子的成长。
我和老公都是理科生,儿子从小就表现出对数理化没兴趣也不敏感,但对语言,画画的兴趣点却很高,对生物的爱好与专注力超乎寻常。记得儿子读小学时,语文辅导老师教他写作文,跟儿子说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才能得高分,儿子说,老师,我不喜欢。一定要按他的心意写一篇关于鸟类迁徙的文章,老师“告状”,我笑笑说,依儿子喜欢就好。
在儿子的教育上,对儿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从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与表扬,一直都是尊重儿子,欣赏儿子,鼓励儿子,对儿子的成长从没有设定目标。我对儿子的教育得益于《赏识教育》给我的方法论。
如今,儿子已是而立之年,在做着与生态保护有关的创业工作。我也已过不惑,在养育儿子上,我从不敢居功,儿子回报我的快乐,幸福比起我对他的付出更多更宝贵。我与儿子儿媳的关系更多是朋友关系。
从儿子去读大学后,三岁的木瓜又走进我的生活,闺蜜小妹住在我楼上,一忙儿子就送给我带,我也一如既往地用赏识教育来与木瓜相处。木瓜小时有一次要他跟他父亲去,他不肯,非要跟我,走在路上,木瓜说,姨妈妈,跟你在一起最好了,你总表扬我,但爸爸从不表扬我。而今,木瓜也已经初三,一个感性的阳光少年,作业写累了还会找我玩追赶游戏提神。我和闺蜜小妹,和木瓜在一起到哪玩都好,一路互相调侃,我总在不经意的地方表扬木瓜,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木瓜刚好相反,数理化表现出敏感,但文科类特别抗拒,我和闺蜜小妹总想方设法表扬木瓜在文科上一点一滴的进步,如今木瓜已不再抗拒学习文科。
孩子的人生道路是孩子的,成功与否,没有特定的评判标准,活得开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对社会无害有益,与家人和睦相处,就够了。
赏识教育不仅仅用在孩子教育上,我也用在教育下级上。有幸领导二十来位小妹,我从不对她们用领导的架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我与她们讨论定下规则,在不破坏规则下,给她们充分的自由能够照顾家庭生活,而她们也用积极,主观能动性回报工作,我也总表扬她们。赏识教育同样让我们的工作大家庭和睦融洽,工作业绩也不逊色于同行。而我和小妹们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更多是合作愉快的朋友关系。
而我的人生也收获满满的快乐,幸福。
今天在酒店里就胡说八道一通,把感冒养好,下午上酒店五楼拍了布达拉宫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