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我的游记//一座直隶总督署,半部清朝历史

4月30日,随着儿子的归来,我们全家启程前往河北保定,目标明确——直隶总督署,一探清朝历史的深邃。

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3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亲手触摸历史的痕迹,而直隶总督署正是那段历史的“镜像”。

为何直隶总督署能成为清朝的“镜像”?

保定城在明清时期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朱棣迁都北京,使得河北成为京畿重地。

保定府统辖三州十二县,其名“保卫大都,安定天下”,地位日益凸显。

自清顺治年起设立直隶省,历经多次变迁,最终在康熙年间,直隶巡抚定驻保定府,直至清末,近二百五十年间,保定始终作为直隶行政中心未变。

保定总督署,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官衙建筑群之一,见证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风云,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

清朝在地方上设有九大总督,他们握有实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直隶总督,作为九大总督中地位最高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天子脚下”。

直隶总督的职权涉及军民政务,管辖范围广泛。

清朝187年间共计任命了59位直隶总督,更换频繁,最知名者为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三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其中李鸿章任期最长,3次受命,先后达28年之久。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风格独特,位于保定市中心,与古莲花池相望。

其建筑布局既继承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又受到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的影响。

整座建筑群座北朝南,占地三万余平米,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建筑保存最为完好,包括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督府后院为总督官邸,为家属居住区。

从总督府的规模可以看出,即使到了清朝末期,直隶总督署的事务已十分庞杂,但政府编制依旧精简。


我们在直隶总督署静静漫步,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年代。

旅行中,我们透过古代官衙的设置,仿佛踩着历史的脉络,感受清朝历史的波澜壮阔。

旅途中的小插曲也颇为有趣。

直隶总督府附近的停车场狭小,我们不得不提前寻找停车位。

在离总督府两站地的地方,我们才在公路侧位停下车辆。

午餐品尝了当地的驴肉火烧,虽然与北京的味道略有不同,但火烧是软的,驴肉是炖的,12元一个。

北京的河间驴肉火烧味道更酱香,北京的烧饼是脆脆的,驴肉是酱的。

儿子有点吃不惯保定的驴肉火烧,给驴肉火烧打了70分。


旅程结束,我们踏上归途。

直隶总督府南边的莲花池书苑,阳光炽烈,莲花未开,我们便在门口留影纪念。

回程路上,车辆渐多,我们庆幸提前一天出行,避免了假日的拥挤。

直隶总督署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变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