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一间树屋,阳光明媚,风也自由

南是一座易被遗忘的小城,许多人的台湾计划中,台南少有。

它本不在计划清单当中,从嘉义坐火车前往高雄的途中,路过台南,大家便决定去台南逗留一天。

台南很小,但它有一种特别怀旧感。

老北京的怀旧是在老胡同街角老人扇着扇子卖的冰糖葫芦,老成都的怀旧是旧巷子里人们喝的清茶,而台湾的怀旧则是在街头巷尾中带着异国色彩的中华文化建筑。

它有一些天然老旧的气息,没有高楼林立,有的只是低矮的老宅旧厝,在许多当地人眼中,是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美好处所。

台南的空气中,都是满满的文艺古朴的味道。

一出火车站,就有一股“台湾”味儿扑面而来,也难怪这里曾是真正的台湾首府。

一点历史:

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并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二县;府名为“承天府”(即今赤崁城)。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把东都明京改为“东宁”。

清代,清政府在台南设台湾府,为全台首府。

放好行李后,我们先去了有名的赤坎楼

一点历史:

荷兰人在此兴建「普罗民遮城」,汉人则以「赤嵌楼」、「番仔楼」或「红毛楼」来称呼它,至永历9年乙未(西元1655年)大致完成,这便是初期的赤嵌楼。

当时的城楼,背山面海,与数里外的热兰遮城遥相对望,互为犄角,控制台江内海。

赤嵌楼300多年来,历经明郑、清朝,以至日据时期的变迁,活生生就是1部台湾史的缩影,也是17世纪以来台南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而其建筑从荷兰式的城堡,迭经历代的改变,一跃而为中国建筑的轮廓。从诸庙杂陈到双楼并立;有填平城基,也有矗立碑林;有掘开入口之迷,也有发掘穴窖之实。

台湾光复以后,赤嵌楼做为台南市立历史馆使用。

据说台南有三多:古建筑多、美食多、寺庙多。

赤坎楼是一座古城,里面配有免费的讲解。我们碰到的讲解员还算不错,不像那种古板的讲解死气沉沉。

赤坎楼虽小,但是历史故事却很多,里面的建筑也非常讲究,来到古城,了解一点历史会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赤坎楼的门口买票你可以选单张也可以买套票,套票除了赤坎楼还包括安平古堡、安平树屋等一共六个台南的景点门票,等价于三张单票的价钱,如果要去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景点的可以选择购买套票。

把票留着收藏也很不错~

  臺南市赤坎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

  每天8:30—22:00(清明、端午、春節前三天公休)

在赤坎楼出门右转不远处,就有一家有名的店——度小月担仔面

它是台南最有名的一道小吃,店铺虽然简陋,不过担仔面蛮不错的。

面条劲道爽滑,以特质的肉燥和虾汤调味,有鲜味。里面还有豆芽和丸子,汤也好喝,清淡解渴。

我们三个人一起点了份白肉,味道也不错,以耗油为酱,我就特别喜欢耗油哈哈,还有一个原因是担仔面分量不大,所以三个男生要吃点肉~

附近再去买了份大杯的珍珠奶茶,加点冰,特别爽!(不要买正常甜的,台湾比较喜欢甜,对于我这个四川人来说,正常甜我觉得超级甜)

之后坐公车就可以到安平古堡了。

一点历史:

安平古堡,古称“奥伦治城”(Orange)、“热兰遮城”(Zeelandia)、“安平城”、“台湾城”,位于今台湾台南市。

最早建于1624年,是台湾地区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来,曾经是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中枢、也曾经是郑氏王朝三代的宅第。古堡建筑屋舍纯用红色砖瓦,黄昏时与落日相辉映,景色优美,“安平夕照”1953年获台湾省政府选为台湾八景之一。

安平古堡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那个瞭望塔了,在台南低矮的建筑中,瞭望塔算是较为高的了,在远远的街上,你就能看见这个瞭望塔。

里面有许多荷兰当年的痕迹,有炮台、博物馆、城墙等等。

  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每天9:00—17:00(清明、端午、春節前三天公休)

里面商店的成功啤酒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郑成功喝的啤酒?

不管是不是郑成功喝的啤酒,都希望我们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要成功

  臺南市安平區國古堡街108號

  每天8:30—17:30(清明、端午、春節前三天公休)

最值得纪念的当属平树屋了。

人生往往充满意外,与其说人的一生是由一个个日子串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的意外拼成的。

旅行也一样,偶然去了台南,偶然赶上一场Live。

我们是14:30到的树屋,而在那当天的14:30刚好有一场树屋音乐会,之前根本不知道。

音乐会刚刚开始,我们就赶紧跑去在旁边的过道上找个位置坐下。

阳光从树屋的缝隙中射进来,过道上有吹来的风,加上动耳的音乐,一切刚刚好。

坐在木板上,我听着音乐慢慢的开始发呆,等曲终人散,恍然清醒,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太适合发呆了!

他们是台南某个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才大二,居然比我还小一届,不过他们的演出特别棒,朋友中有个“迷妹”还上去合影了,哈哈!

安平树屋,原本是英商德记洋行的办公室和仓库,建于19世纪末。随着仓库的废弃,周围繁茂的老榕树开始盘踞,房屋原本结构逐渐被树根撕裂,树干也逐渐成为砖墙的主干,半个世纪过后,它们竟完全融为一体,造成了如今“树以墙为干,屋以叶为瓦”的独特景观。

大树与建筑的结合,人与自然的杰作。

阳光在树的缝隙中,显得更为耀眼,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更郁郁葱葱。

如果还想在这里逗留,也可以去附近的树屋咖啡消遣时光。

一生两人三餐四季,左手是冰淇淋,右手是你,如此便好。

台南真是一个适合逛吃逛吃的地方,安平老街里有许多吃的,安平古堡和安平树屋都离这里很近很近。

所以很多人来台南专门为了吃,有人说在台南一天,要吃八顿。

臭豆腐
章鱼小丸子
牛肉汤&肉燥饭

在台南慢悠悠的逛吃逛吃后,就回车站坐车前往高雄了。

一天很短,但回忆很长。

如果说台湾是一本书,那么台南就是最怀旧的一页。

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中,女主这样写道:“我已离开此地,虽说凤凰是心爱的花,台南是热爱的地,然而,住过也就好了……”

我没住过,但是待过也就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