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鉴智渡人生浪浪山——一名水利人的成长哲思

人生如河,行舟其间,难免遭遇“浪浪山”。这些或大或小的山峦,是成长路上的考验,也是蜕变途中的阶梯。作为水利工作者,与水相伴、与山相搏,在治水管水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水利工程攻坚克难的智慧,恰是翻越人生浪浪山的不二法门。水之柔性、工程之坚、治之智慧,三者交融,便构成了渡山越岭的人生指南。

上善若水:以柔韧之力破人生险阻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仅是对水之品性的赞颂,更是对处世之道的启示。水利工作中,我们深知水流虽柔,却能穿石破岩;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却始终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涌。这种以柔克刚、顺势而为的智慧,正是突破人生困境的首要法门。

四超前理念:为人生风险筑堤设防

水利工程讲究“治未病”,人生亦然。滇中引水工程提出的“超前探测、超前注浆、超前支护和超前泄压”四超前理念,不仅保障了隧洞施工安全,更揭示了应对未知风险的普适原则。在人生旅途中,那些突如其来的“浪浪山”,往往是因为我们缺乏预判和准备。

联合治水:借众力共渡难关

长三角地区创新建立的“联合巡河、联合保洁、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五大工作机制,彻底解决了跨界水体治理的难题。太浦河两岸的水葫芦不再“这边捞了那边漂”,上下游的污染防治形成了合力,这生动诠释了“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

创新为钥:于无路处辟新路

面对滇中引水工程骨料含泥量偏高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难题,科研团队没有退缩,而是创新开发出液体外加剂技术,如同给咖啡添加“伴侣”般改善了混凝土性能。这种在困境中寻找突破的创新精神,是水利人攻坚克难的法宝,也是人生突破瓶颈的关键。

系统思维:绘就人生长远蓝图

2025年9月,漳河干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的壮举,靠的是“本地水源为主、引黄水源补充”的系统调度方案;长三角生态廊道建设,则体现了从“水域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的系统升级。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

水利人常说:“水是活的,路是走出来的。”人生的浪浪山虽然险峻,但只要我们学水之柔、借水之智、聚水之力,就能在攻坚克难中收获成长。每一次与困难的正面交锋,都是对意志的磨砺;每一次跨越障碍的成功,都是生命的升华。愿我们都能以水为鉴,在人生的长河中劈波斩浪,在翻越一座座浪浪山的过程中,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