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交互分析
【点赞中】:发文页
【1】点赞按钮操作
用户痛点:频繁出现操作困难、易失误的情况。
问题Q4:痛点原因是什么呢?
带着疑问,进入用户视角:我尝试模拟用户单手持机,完成一次表态点赞。体验记录如下:
我的定位和AB用户一样,我们当前并不清楚表情点赞是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它,所以我的第一件事是先看看这些表情是什么意思、是否有我想要的心情。我试着把每个表情走一遍,但按压到第4图的抱抱时,我已经有点吃力了;想选择第5图最后一个悲伤,我需要把大拇指捋直了才能触碰到它。
梳理整个点赞过程,操作手势有两种:
1、点击:选择
2、长按:预览+选择
这两种手势,使用场景是:
1、你能清楚知道某个表情含义,并毫不犹豫选择它时,才会使用点击,这是个精确操作。
2、你不清楚表情时,可能会和我一样都试一遍,操作流程是:长按预览-移动浏览-松手选择。长按过程中,你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掌握好按压的力度,否则移动中手滑松开了、或者后悔当前的选择时,你就会选错表情,之后你又要重头再把这个流程走一遍。
由此,操作难的原因有:
1、信息的布局。
表情赞从左到右,依次按照“负向-中立-正向”的逻辑来排序。把正向情绪放在操作舒适区,这是产品有意规划的位置,权衡了正负信息的优先级。把负向情绪靠前,增加了2-3秒的操作时间,目的是让用户慎重考虑自己否真的要表达负向,避免无意义的冲动宣泄。
2、长按的局限性。
长按的重复试错成本很高,是个耗时耗力的操作。它虽然能有效防止误操作,但稍不留神也会有失误。
🌵我的解决思路是:从用户认知入手,多熟悉这几个表情。当唤起表态按钮时,他们能下意识直接点击操作,而不是走“长按-预览-再操作”的老路。
【2】点赞结果反馈
反馈状态,主要包含:点赞成功、取消点赞、点赞异常(无网络点赞失败)。
微博点赞反馈,没有任何弹窗提示,它主要依靠醒目的动画效果、按钮高亮状态,来判断你是否点赞成功。
1、有网情况下,点赞动画和按钮高亮同步显示并发生变化,容易辨认点赞是否成功。
2、但无网情况下,就有些困惑了。它允许用户进行无网操作,还显示点赞动画,让人以为自己点赞成功了。但实际上,操作后的点赞是无效的,点赞数不会变化、按钮也无反应,这前后矛盾的操作十分令人不解。
🌵我的解决思路是:
添加异常情况的逻辑提示。用toast吐司提示,明确告知用户“当前是什么情况,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无法点赞,并给予对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不显示点赞动画,别让用户有点赞成功的错觉。
【点赞后】:评论区页/消息页
『评论区页』
用户和产品的需求场景:
问题Q5:评论发布者,需求:发布评论后,希望收到他人的点赞认同。在设计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目标达成需要几个条件:
1、先确保自己的评论能被人看到,并允许别人参与。
2、点赞功能容易看到、好用。
3、赞,不是任意的赞,而是评论者想要的、对他有利的赞。
由此看重两个因素:
1、评论区的结构:内容显示、互动形式、排序规则。
2、确定合适的点赞功能:拇指赞or表态赞,功能易见、操作好。
【1】评论区结构
微博评论区,选用是主题式结构。
主题式结构特点:
1、每条评论单独一层,可以形成一个主题,进行延展讨论。它作为一级关系,显示在评论区。
2、该评论的所有回复,都集中在这个评论主题内。它作为二级关系,折叠在主体评论下,进入详情能看到整个对话的过程。
设计原因:
1、微博评论量巨大,必须筛选信息的优先级。
2、优先突出评论者的主体评论,提供热度和时间排序,两种方式都给内容曝光的机会。
3、浏览者看到后,可以快速判断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是否深度参与。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符合用户“先浏览、做决策、再行动”的认知习惯。
实现目标:
当评论者的内容足够引起共鸣时,他的内容会成为一个新主题,在独享页面内聚众引发热议。
1、对于评论者:可以有效集中志同道合的人,迅速得到点赞认可。
2、对于浏览者:连贯预览一二级对话,可以清晰了解主题的前后脉络,直接定位在感兴趣的节点加入讨论。
3、对平台:当热议数据达到足量时,用户评论会转变成热搜、热门词条,全站迅速传播,给平台带来二次热门话题效应,实现更多的流量吸睛。
【2】评论区点赞功能
评论区对于评论者,仅提供拇指点赞功能,并把功能放置在每条评论下方触手可及的位置。
设计原因:
在社交互动形式中,评论产生的价值、付出的成本、优先级>点赞。当一个用户愿意评论时,他的交流意愿和互动分享是最强烈,平台鼓励这样的用户积极参与,使用拇指点赞,它表达的赞同和喜爱,能给予评论者很大的支持和鼓舞,这也是评论者想要的赞。
实现目标:
赞越多,认同感越强,评论者心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越高。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点赞促使评论者愿意发布更多有价值、有共鸣的评论内容。
『消息页』
用户需求:不论是点赞者、收赞者,都对接收消息有轻度通知、防打扰的需求。
【1】通知形式
选择Badge徽标,作为站内信的通知形式。点赞通知,允许用户设置数字、小红点。
Badge特点:用符号告知用户当前应用出现新动态、新消息。它仅通知,不需要用户立即做出回应,也不会打断用户正在进行中的行为,是一种弱提醒。
Badge两种模式,使用场景不同:
数字模式:是精确通知,告诉用户具体的点赞数量。数字和红面结合,视觉醒目、干扰强烈。
红点模式:是模糊通知,只用一个小点告诉用户点赞有动态,仅此而已,对人的心理压力和干扰比较小。
当用户选择红点模式时,意味着他们并不想被过多的点赞消息干扰。
【2】通知规则
1、平台尊重用户意愿,根据用户设置,弱化红点的显示状态。
红点模式:有人点赞时,仅在赞消息入口显示红点,底部tab不做通知,在页面上把通知干扰降到最低。只有用户开启数字模式时,底部tab才会跟随显示通知,高度提醒用户看消息。
2、对重复点赞消息,做合并通知:主要合并流程中的历史节点,仅记录最新一条信息。
同一个人,对同一条博文点赞时,不论赞变更几次选项,都合并到一条通知里,只告诉用户最新的一次点赞情况,从根源上降低红点重复出现,防止信息轰炸。
但规则逻辑有点缺陷,没有对“取消赞”的行为做前后判断,导致用户取消赞后,对方依旧收到点赞通知,但打开消息却看不到点赞人、也看不到赞。
用户反馈中,经常看到各种吐槽“莫名其妙、谁给我点赞了??”,强打扰的情况出现频繁。
🌵我的解决思路是:
设计考虑容错、防错机制。因为用户不可能都按我们规划的路线走,他们使用功能时总会有各种状况发生,比如撤回、修改、反悔取消等等,我们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控制他们犯错给别人带来的困扰。
优化:流程中增加对“取消赞”的行为判断。不通知无效点赞,只通知最终有效的点赞记录。
1、赞后取消:不发送取消通知,并撤回上一个点赞通知。
2、赞后取消,再成功点赞:只记录最新一次点赞情况,并通知用户。
从机制上,减少无效空赞、通知点赞数和实际显示赞数不一致的情况,降低对用户的骚扰。
【3】查看消息:『点赞详情页』
AB用户查看点赞消息,有两个需求:
A:希望收到对方的好感。
B:希望高效回应对方的点赞。
这里都涉及一个重要的互动形式:点赞回复。
【1】列表结构
点赞详情列表页,主要有几个模块:
1、点赞人信息:(头像、人名、时间、点赞动作)
2、点赞信息源:(点赞内容、内容来源)
3、社交功能:(回复、屏蔽、拉黑)
页面结构逻辑是,告诉用户:“是谁,在什么时候,给你的什么信息点赞,你可以对他做哪些社交回应”。说明,这是一个注重「双向互动」的点赞页面。
有两点值得注意:
1、点赞信息源,展示得的非常详细:一级点赞内容、二级内容来源,全都完整的展示出来。
设计原因:帮助收赞人回忆“自己在过什么地方、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结合上下文判断点赞人在哪些方面和自己的喜好、价值观一样,由此加深好印象,促使双方进行互动。
存在弊端:屏效性差,单条信息占面大,查阅效率变低。
2、点赞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回复。而且是由人,亲自手动写回复。
问题Q6:点赞场景下的回复,要回什么呢?回一个“谢谢”而已?这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功能吗?
【2】点赞回复
产品定位下的点赞特征:
这是一个公开的社交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对你的博文点赞,陌生人互动居多。因为点赞操作快、成本低,很多人养成随手一赞、路过支持的习惯。这个赞,只是一种简单又表面的态度,点赞不像评论,它不会产出可探讨的观点和内容,单凭一个赞是很难进行深度交流的。赞完就走,成为常态。
手动回复,适用场景:当你有明确目的,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但面对陌生人随手赞完就走的程度,很多场景下是无话可说的,要用手动回复来对应“轻社交、无内容”的点赞形式,这种互动成本太高了。
🌵我的解决思路是:
调整点赞回复的目标,不是高门槛“深度交流”,而是低难度“增进好感”,用轻回应代替重回复。
优化实施:
1、通过点赞内容数据显示,通常2-3行基本满足查阅的需求,修改信息源规则:默认3行内展示,超出折叠,可提供展开预览。
2、提供系统智能回复点赞,无需人工填写,只需一键发送回赞、比心、送花答谢,即可。
(六)总结
表态点赞功能,基本能满足用户的表达需求,也能实现产品目标。
设计上很重视信息的主次权重,把表情点赞变得易懂、有趣,但因为功能的显示和操作机制有难度,导致用户使用有局限性,难以触达互动体验。
我的想法是基于场景需求,适当调整功能的感知难度和互动成本,让更多人认识和参与表情点赞,在社交中表达更多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