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没有时间读书?没有精力读书?书读了也没有用?......
总有一款读书焦虑症的症状适合你。不管你的症状是什么,RIA拆书法正是你的解药。
拆书法是由赵周老师2012年带着他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开始传播的一种学习读书方式。这种方式开启了一个新的阅读时代。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种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总舵在北京,落地到各个城市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有22个分舵。
我所在的重庆山城分舵于2016年3月开始筹备,不到一年的时间即达到转正要求(炼成3个三级拆书家或5个二级拆书家)通过总部审核转正为正式分舵,是目前全国转正速度最快的分舵。
R-I-A拆书法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是一种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适用的书籍为理论类或方法类书籍。诗歌、散文、传记小说等品类的书籍一般来说并不适用(事实上也是可以拆解的)。它并不排斥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的理念,它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的高效性。它有两种运用场景:一种是个人学习;一种是组织学习。
个人学习即是指个人使用RIA拆书法来进行阅读学习,完成个人的自我能力提升。直接将RIA拆书法用于服务个体本身。
组织学习即是指个人使用RIA拆书法来组织其他学习者进行阅读学习,在完成个人的自我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其他学习者能量的释放,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将RIA拆书法用于服务其他学习者。
以下将分别从R-I-A三个环节来详细介绍拆书法在这两种场景下的运用。
什么是R?
R(Read),即是阅读。阅读书籍原文。在拆书中通常指的是阅读某一个片段。某一个让你深有所悟深有所感的片段。
对个人学习来说我们要做到用心阅读,用脑规划。“用心阅读”顾名思义,不需赘言。“用脑规划”指的是既是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式,那么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自然当根据自身的发展及需要情况进行长期、中期、短期甚至超短期的阅读规划。制定你专属的阅读计划,然后执行。人云亦云或是跟风从众去阅读所谓畅销热门书籍,最后留给自己的体验就会是“对我有什么用呢?”,白白花费时间成本。
对组织学习来说我们要做到用心选择,善用工具。“用心选择”是指你作为组织他人一起学习的拆书家,为学习者选择什么样的学习主题是你要完成的功课。什么主题更实用?什么主题学习者更需要?什么主题对学习者的帮助更大?这是拆书家要思考的,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书籍和合适的片段让学习者阅读。“善用工具”是将资源放置于环境中的体验设计内容,一切以让学习者有更好的体验出发。要求所有学习者都购买拆解的书籍是不现实的,拆书家应首先做好书籍片段的准备,比如选择合适的扫描工具对书籍片段进行扫描,或是预先复印好书籍片段等。便于学习者阅读。
什么是I?
I(Interpretation),即是理解。是指我们阅读了原文片段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内容。对原文的拆解重构和整合就发生在这个环节,它是阅读者个人经验的浓缩再现,也是个人风格和魅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I的意义。RIA拆书法中的I是对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最好注脚。
因为外界的信息经由阅读者再次呈现出来的时候已经经过了我们强大的过滤系统的两次过滤。第1次过滤,我们将外界提供的客观信息经由大脑的删减归纳演绎过滤为我们的感知经验;第2次过滤,我们将感知经验经过语言文字系统进一步的重构组合美化过滤为文字或是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外界信息本来可能是一个苹果,经过我们强有力的两次过滤系统由我们再次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香蕉。我们就是这么的具有创造性。
而在拆书中的I除了能让我们尽情发挥创造性以外,为了更好的体现高效读书,还是有一定的束缚规则。那就是在I中,你要问自己3个经典的问题: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 ,How?(怎么做?)
What?(是什么?)——这个片段是关于什么的?讲了个什么内容?适用于什么问题或者场景?不适用于什么问题或场景?
Why?(为什么?)——按照片段所说的去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又有什么坏处?
How?(怎么做?)——依照什么样的步骤可以做到呢?(如果原文有步骤,是否还可以优化?如果原文没有步骤,是否可以自己提炼出步骤?)
I这个环节对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来说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同在于在个人学习的场景中,你是把I的内容写给自己,而在组织学习的场景中,你是作为拆书家把I的内容说给大家。
什么是A?
A(Appropriation),即是致用。这个环节是我们拆书的最终目的体现。要将书本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接受实践的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我们学以致用的时候,拆书法将A按照三个时间点进行划分:过去-A1;未来-A2;当下-A3。
过去-A1——就原文片段所讲的内容结合你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进行检视。如果是成功经验,是如何成功的呢?你所做的与原文片段所建议的有什么异同?怎么做可以更好呢?如果是失败经验,是否正是因为没有按照原文片段所建议的方法去做所以失败了呢?哪一步或哪些步骤是成功的关键呢?这个经验可以是你自己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你借鉴别人的间接经验。但最好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而不是泛泛而谈。
未来-A2——结合原文片段的建议来规划未来的行动。这一步可以说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关键。我们学习了片段,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如何做呢?使用原文片段中的步骤或是你从I环节中优化提炼的步骤来规划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行动要具体,要可执行可操作。并且要为你的行动设置一个可量化可观测的结果指标以检验自己行动的有效性。最好还要有一个行动的时间节点,以预防你的拖延症。因为运用你学到的新东西就是在挑战你自己的舒适区,不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节点,你就很容易继续躺在舒适区里睡大觉。还是装睡。
过去-A1和未来-A2在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场景中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行为主体的不同,个人学习中是你自己;而组织学习中是你的学习者,你要激发大家联系自己的过去经验以及引导学习者规划未来的行动。
当下-A3——在安全的环境中首次练习新技能。A3只存在于组织学习场景。是由拆书家精心设计的一个场景,便于学习者能够在这个场景中首次来练习他学到的新技能。因为是虚拟的场景所以对学习者来说是安全的。这也是用拆书法进行组织学习最有魅力的地方,以学习者的参与体验为中心,实现一次愉快的求知之旅。也是最考验拆书家设计创造力的时候,一个好的A3,就像一场演讲中让听众情绪激昂的时刻,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在后面
这就是R-I-A拆书法:阅读-理解-致用。
作为一名拆书家,我会继续践行和推广拆书法。
这么高效的读书法,你值得拥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