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3:《战国策》里面的“士”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战国策》这本书上,我看到了古人称之为“士”的人,是如何的牛逼哄哄,傲娇十足。

战国时期,君王侯爵爱养“士”,这些士是一些自认为能够为王出谋划策的人,和食客等同,相当于后来的军师。他们常常凭借一只伶牙利嘴去游说别国,或者为王谋利益,或者给王提建议。如果他们能够做成一件大事,就可以名留青史,一生无忧。

最出名的“士”当属苏秦,此人最先游说秦惠王,说:你们现在是最牛逼的,应该对六国各个击破,这就是所谓的连横。秦王不听,于是苏秦回去了,父母妻子都看不起他,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如此,于是他继续读书,看姜子牙的太阴兵法,瞌睡了就拿锥子扎大腿,锥刺股说的就是他,期年之后,揣摩已成,他开始去赵国,和赵王抵掌而谈,受相印,金银碧玉,所得无数,之后六国都开始重用他,他拿到了六国的相印,时人评之“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之后他回到家乡洛阳,白玉为堂金作马,妻子不敢侧目,嫂子跪着不起,爹娘三十里外相迎。因此最后苏秦悟道:“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竟然可以让人这样!”苏秦的成功表明了士是以成功为目的的,当然他心中为国为民的一身热血也是不可忽视的。

苏秦用自己纵横之策达到了人生顶峰,而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因为养了食客冯谖,而得一世平安。冯起初是个穷人,而且生存能力很差,于是去孟尝君门下当食客,这食客当的可以,天天就拿着自己的剑敲着:“剑啊,咱们走吧,这地方不适合咱们呆,出门无车马,吃饭没鱼肉,家人不在身旁”,对于这样无礼的举动,孟尝君总是微笑着应允了。对于孟尝君来说,养军干日,用兵一时,有次他让人去薛地收租,冯谖自告奋勇,结果他把所有的積契全部烧了,孟尝君询问他,他说:契约不存,仁义己在。多年后,齐王想辞退孟尝君,冯谖说我已经为你想好了办法,他放出去消息说,孟尝君将要应聘,结果梁国用最高的职位聘请他,齐王听说后悔不该己,于是又让他回去了,这是冯谖为他选择的狡兔三窟,也是确保田文高枕无忧的妙计。孟尝君得冯谖,真乃国士无双。冯谖能够为主人长远的考虑,是一种远见,这是士的胸怀和智慧,

赵威后曾经垂帘听政过一段时间,那时候赵惠文王刚死,新君年幼。秦国想趁此机会攻打赵国,此时赵国只能求救于齐国,而齐国想要一个保证,于是让赵太后把他最小的儿子长安君当做人质去齐国。赵太后舍不得,并且下令说,如若再有劝谏的,老婆子我吐他一脸!朝廷皆沉默。这时候太师触龙走出来,先和太后套近乎,然后说事,太后最后不得不服,让触龙以大局为重,因为触龙说了这样一番话:“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一句话点醒了太后,爱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计。触龙敢冒大不韪去劝谏,那是一种昂扬的自信,他洞悉人心的能力也是很强的,这也是一种士的风范。

屈原生在楚怀王的时期,怀王后来被秦国囚禁,襄王继位,这个君主听信小人谄媚之言,陷国家于水火之中,于是这时候出来一位大臣,庄辛。他首次劝王,王不听,结果楚都被秦将白起水淹,死伤数万,襄王害怕的躲到了信阳息县,让庄辛回来,庄辛这一次创造了一个成语叫,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楚国还是有机会的,接着他又创造了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大王你不要在玩了,你要想的长远一点,这样才能对得起楚国的万里河山,若不如此,你就会像那天空的鸿雁,昼游于江河,晚上就被人煮了吃了。襄王听了建议,把楚国最高的职位给了他,封他为阳陵君。可是这样结局并没有好转,笨蛋的襄王最后被秦国骗了,屈原长跪不起也没能挡住他的愚蠢,秦军在襄王开门纳敌后被贡献,屈原投江了。庄辛的谏言是很直白有力的,可惜襄王听晚了,无力回天了。士有时候即使用尽了力气,也找不到一个明主,所以士为知己者死是多实在的话。

后来出现了一个刺杀秦始皇的士,他叫唐且,这个故事应该是虚构的,不过《战国策》写的很激动人心,后来司马迁也引用了这个故事。嬴政还没继位的时候就想着吞并土地,安陵是一个小诸侯国,嬴政想要,于是该国派出唐且来说服他。嬴政说:“你不要惹我,你知道天子一怒会怎样吗?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干里。”唐且没有害怕,反问道,“你知道平民百姓生气了会怎么样吗。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天我就可以要了你的live”,嬴政软了,有话好好说,何必如此呢?我不动你的国家了,只因为你们国家有先生这样的人在。所以,士有时候也是牛逼的,司马迁还专门为刺客列了传《刺客列传》,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国家安全而生,这样的士从古至今都有。

要说最有传奇性的士,我认为是齐国的鲁仲连,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围困了赵国国都邯郸,这时候魏王让一个将军辛垣衍悄悄进入邯郸:辛将军探听到,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想投降让秦国称帝位,只是还在犹豫不决,魏国想促成此事。这时候恰逢鲁仲连在赵国,于是他也来游说平原君,平原君向他引荐魏国的辛将军,鲁仲连说:你之所以让赵国投降,是因为你还没意识到这样的危害,周天子已经很严苟了,如果秦国称帝,将会比周更加严厉,到时候我们各个国家都不能自保,我们此时应该联合起来抗……鲁仲连说了很多话,晓以利害,辛将军佩服的五体投地说:“始以先生为庸人,要入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以后我不会再要求让秦国称帝了。”后来,齐国在魏国的救援下度过了难关。经此一事,平原君想让鲁仲连作自己的谋士,鲁微微一笑说:“所贵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随后他辞别平原君而去,浪迹江湖,终生都没有在见过他。鲁仲连的一席话给士一个很好的定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们的目的是为天下计,有人为了一生富贵,有人为了天下苍生,等这一切都结束后,士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他们做出的努力,所谋划的未来,都只是身后名,于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是好在有这样一个阶层存在,让历史更有了人性的光芒。

《战国策》并不是战国人写的,很可能为汉代人所写,他的内容上至春秋,下至楚汉,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引用了很多其中的内容。最后西汉的刘向重新校正了此书,定名为《战国策》。

在文学成就上,《战国策》用丰富的语言去塑造人物,注重虚构情节,让叙事更加的生动完整;情节波澜曲折,充满个性化的描绘;以人物为中心,让一个人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里;游说之辞“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节讲的田文终于上位成了孟尝君。称为孟尝君以后继续招揽门客的事业。孟尝君在薛地,招揽各个诸侯的宾客以及逃亡有罪之人...
    枫离秋阅读 948评论 0 3
  •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成就非常高,人们把它看作先秦散文里面,艺术水平最高的作品,只有《左传》还有以后的《史记》,才能...
    玩哲阅读 8,923评论 3 75
  • 一 缘念 辘辘车马驶过,梦里醉倒流年,历史无情流逝,做过客望尽争鸣一场。 诺大的咸阳宫内,没有任何声音,只有默默...
    小森geuveu阅读 2,395评论 0 1
  • 人最大的苦是不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能控又不珍惜。 体验:能掌控自己的人.永远领导不能掌控自己人(自控能力差的人)
    京心达张新波阅读 165评论 0 0
  • 我与你的距离 文/深沉等笑 我与你的距离 是星星与月亮的距离 虽然好似很近 却是相隔万里 我与你的距离 是地球与太...
    深沉等笑阅读 48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