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觉得很困惑。
做过几次MBTI测试,不是ISTP就是ISTJ —— 总归是内向型,依赖思考多于情感,事实也是如此,一群人聚在一起,我多半是那个看起来言语不多,偶尔轻声说两句,但其实有用心观察别人的人。敏感,想太多,爱纠结,我就是这样。
回归到友情上,我朋友不多,但是非常用心且忠诚地在经营我的友情,大部分其实也是跟我类似偏内向的人,偶尔会有那么一两个开朗活泼,社交圈广泛的异类,我也一视同仁,然而纠结便开始了:我对待问题的看法,在不同的朋友间有了极度不同的反应。
一个大学好友Z,因为大环境影响纠结要不要去读博,找我聊天,我说了说我这一两年的改观,性格的变化,对什么东西更感兴趣,再说了说我眼里的他是什么样,注意力其实更多放在了哪里,最后给出我的建议:我觉得你的才能更适合在工作中挖掘,不是说你不够资格去读博,只是你倘若去读博,其实出发点没有那么契合读博的意义,难免过程中觉得困惑压抑,读完也不一定让自己那么开心,实在做不了决定,放开环境,放开周围人和亲人的影响,想一想自己最想做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
过了两天他去北京旅游,发信息给我说,他不读博了。还有,谢谢我,因为我是唯一愿意和他说真话的人。
另一个好朋友Q,这两年才熟悉起来,因为环境的影响,两个人花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渐渐关系越来越亲密。然而亲密归亲密,话确实不能多说或者说错的,问题不能说,观点不能说,因为会让她觉得受伤,继而被她认为说话不好听,然而让我自己受伤。
从年初开始听她有各种各样的计划和烦恼:觉得口语不好,觉得自己不够有深度,想去多学一些金融的东西,或者往后申请国外的学校云云。然而2017年过完了,习惯照旧,去酒吧,想不停跟新认识的朋友玩,不论是聊天或者游戏,回家逛购物网站,然后找我吐诉同样的烦恼。
不只一次小心翼翼提出看法:是不是可以把时间多花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或者真实的操作上,话题总会被她委婉地转回:我们这个年纪需要提高,需要社交,社交是提高自己能力的快速通道,社交让她认识了许多开朗大方,有优良品质的人,时不时还要被刺激两句:你看你,光看书不出去走动,没有实践,那也是没有用的。
说不委屈是不可能的,然而还是不能跟她说。我喜欢她,北方姑娘,性格爽朗大方,不耍心眼,情商很高,天生有种抚平人情绪的特殊能力。我也同意她的看法,知道自己圈子狭窄,但是出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思量,我决定慎重选择这个年龄段花费时间的对象。我珍惜这个朋友,但是只能保留自己的看法:说话尽量顺着意,不挑刺,不触及核心问题,如果非要说问题,十分里挑一两分用网络上流行鸡汤的言语表达,不惹怒她,也不伤害自己,对大家都好。
除了心里有一点点的难过。
我真心感谢Z对我观点的接收和感谢,这让我们的友情有了更深厚的基础;我也难过想为朋友Q好却不能不处处收敛看法,觉得自己这样对朋友不够真诚,但是别无选择,只能想着,倘若她有一天跟我说,拉我一把,我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她,其余时候也只能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了。
稍微成熟了以后知道对待不同的友情,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即使有时候自己会觉得难过。如果读者身边有曾经让你觉得受冒犯的人,空闲之余请思考一下或许这说明他对你的感情很真实,并且有可能现在的退步是因为珍惜你们之间的友情,时不时还要被这样的问题烦恼:该怎样对待你,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