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部电影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完全是冲着刘若英的名字,以及那句“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独独没有了我们”。
尽管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小晓在出租车里大喊的所谓“热血”“逐梦”情节以及类似于“如果没有如果”这样的矫情而生硬的台词曾一度让我有些出戏,但瑕不掩瑜,一众演员的好演技及电影情节的设置,已经完全值回了这个票价。
身边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是:平淡,太平淡了。这样一个没有曲折、没有波澜的最普通不过的恋爱故事,让人连坚持看完的欲望都丧失了。可是,这样的恋爱故事,不恰恰是你我身上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过的故事吗?
没有车祸,没有失忆,没有出国,没有打胎,刘若英摒弃了几乎所有国产青春剧的狗血套路,讲述了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北漂男女恋爱的故事。
两人因一个偶然而结识,又在长久的陪伴中成为恋人,而最后,累了,厌倦了,无法承受了,又自然而然地分开,再正常不过。
新年的烟花在黑色的夜幕里绽开的时候,小晓许了个愿望:嫁个北京人。
那个矮胖的法学博士,那个“年龄可以做小晓爸”的中年男人,都是小晓为着这个目标而做出的努力。请原谅我用了“努力”这个词,或许在某些人眼里,小晓妄想通过结婚来实现在北京扎根的愿望的想法很可笑,但是,当你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别忘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首页的那句话: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在北京这个硕士、博士满地走的城市里,小晓只是一个母亲改嫁、父亲已亡的高中毕业生而已。
什么也靠不了的人,什么资本也没有的人,就连努力也只只有依靠最原始的方法。
另一个方面,也正是由于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方小晓成了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对于一个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而言,房子和户口无疑是获得安全感的最大的来源。
所以最初的时候,小晓会在已知道见清的喜欢后仍然选择了装糊涂——因为此时的见清什么也没有。你可以说小晓物质,但你不能否认,这是小晓当时可以做出的最适合她的选择。
但后来,见清的陪伴打动了小晓。她放弃了所谓的“嫁个北京人”的愿望,选择了和见清这个同样的没有北京户口的、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在一起。
她的梦想,也从房子变成了一个家。
这个时候的小晓,其实就已经在已经改变了了。但可惜的是,见清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那番对话:
“我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
“可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样子了。”
这恰恰是生活的另一个模样,当你拼尽一切终于变成ta曾经喜欢的样子时,你却忽然发现,原来ta也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变化着。
直到最后,你也没能成为ta喜欢的样子,并且,你会更悲哀地发现,为了ta的喜欢,你已经抛弃了你想成为的。
《后来的我们》看似是一曲温柔哀伤的宋词小调,实际上却是一首暗藏波涛的悼亡诗。亡的也不是爱情,而是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和曾经天真却热血的自己。
但你甚至没有一座坟墓可供拜祭,你只能在某个寂寞的夜里,回想起那个曾经为了爱情与梦想而奋不顾身的死去的自己,然后感叹“无处话凄凉”的悲苦。
奶茶在宣传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说:这是一部拍给所有人的电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他们自己,希望大家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恩,我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