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做良师

2019年7月10日上午,河南省财政金融学院教科院任民教授,在汝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全县教师做了专题讲座《半部论语做良师》,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名学员。

任民教授授课中

3000年前,以弟子3000著称的孔子开创私学,成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因此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学活动,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从事培养人、改造人的事业,使教育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中国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时候,孔子只是提出问题,并不作答,也不要求弟子回答,只是让他们自己去领会。如:“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字对后代的教育影响深远。我们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教育者的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者要对教育对象的性行、品格、天赋条件有清楚的了解,方能做到因材施教。他曾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諺。”(《先进》)


      如《为政》所载,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是“无违。”并进一步对樊迟解释说,无违的意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因为孟懿子乃是孟僖子的儿子,孟僖子死前嘱咐他的两个儿子拜孔子为师,就是为了让他学礼。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孔子曾教训争强好胜的子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在他的教育下,弟子们也确实由谦虚学到很多知识。如曾子就曾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孔子做为教育界鼻祖,他的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言行统一、自我实现、谦虚求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界依然被广泛应用,对后世教育事业的影响不可估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